惠州市體校校長王晶晶入選“全國體育運動學校高級別專家組”

      [報料熱線] 2831000

         市體育運動學校校長王晶晶入選“全國體育運動學校高級別專家組”,擔任體操項目工作組組長。這是我市首次有體育專家入選“全國體育運動學校高級別專家組”。

        據悉,“全國體育運動學校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共11人,分別來自上海、天津、蘇州、杭州等多個城市,他們將在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的直接領導下共同研究、推動全國各級各類體校三大球及基礎大項發展工作。

        多年來,市體校先后為國家、省、市輸送了一批優秀體育競技人才,促進惠州體育事業發展。王晶晶表示,有信心推進體教融合,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以快樂體操為切入口,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體育后備人才。 

        王晶晶(右一)到訓練場向教練了解學生訓練情況。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體教融合

        推動校園足球運動廣泛開展

        說到王晶晶,不得不提龍門足球小將。

        如今,在龍門校園的綠茵場上,總能看見孩子們認真踢球、享受童年、揮灑青春的身影。

        2012年以前,足球對這里的孩子來說并沒有什么特殊意義。2012年以后,足球在龍門逐漸風靡,當地中小學校足球隊伍從原來的10多支逐步發展到近千支,基本上每逢周末,當地便有中小學足球比賽,賽事氛圍十分濃厚。

        促成龍門足球運動火熱的背后“推手”便是王晶晶。

        2012年至2014年,王晶晶擔任龍門縣體育局局長,致力于推動體教融合。根據龍門的運動設施、教師結構等實際情況,王晶晶確定以青少年足球集體項目為抓手,推動龍門校園足球運動廣泛開展。

        通過實施一系列政策,龍門縣校園足球隊水平迅速提高,近年來在全國、省、市各類校園足球比賽中,龍門縣代表隊的成績多次名列前茅。龍門縣校園足球特色文化建設引起國家、省、市足球協會及媒體的高度關注。2015年,龍門縣28所中小學校獲評首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龍門縣成為當年廣東省唯一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

        推廣體操

        培養出全國體操全能冠軍

        在龍門工作的這段經歷使王晶晶入選“全國體育運動學校高級別專家組”后開展相關工作的信心更加堅定。

        “作為體操項目工作組組長,我有信心把體操項目推廣普及開來,為國家培養更多體育后備人才。”王晶晶說。

        2015年,王晶晶從龍門縣調任惠州市體育局副局長,1年后又調任市體校校長。她把在龍門實踐成功的“體教融合”經驗帶到了市體校。在她的大力推動下,該校恢復了一度中斷的體操項目。

        為改變體操項目落后狀況,王晶晶先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再進一步從中選優,選拔出專業運動員進行培訓。通過這一模式,惠州體操項目在短時間內得到很大提升,成功培養出全國青年體操U系列冠軍賽U14歲組全能冠軍、體能冠軍劉馨宇。她的“體教融合”經驗再次獲得國家的關注和認可。

        輸送人才

        輸送人數居全省地級市體校前列

        從1997年建校至今,市體校的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如今有小學、初中、中職學生近千人。走進市體校,體操館、重競技館等訓練場上,孩子們練習體操、擊劍、柔道、摔跤、跆拳道等項目,臉上寫滿了認真,空氣中充滿了汗水的味道。

        據統計,建校以來,市體校共培養了1名奧運冠軍、14名世界冠軍(包括奧運冠軍)。其中2001年至2020年,市體校輸送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獲金牌45枚、銀牌15枚、銅牌14枚;參加5屆全國運動會獲得金牌26枚、銀牌13枚、銅牌14枚;參加全國單項比賽獲金牌189枚、銀牌88枚、銅牌91枚。

        自2016年王晶晶任市體校校長以來,學校培養出了世界冠軍2人;國家隊現役運動員11人;累計向廣東省輸送體育后備人才196人(其中省體校51人、省各項目專業隊45人、示范基地100人),輸送人數位居全省地級市體校前列。

        市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國家田徑單項(撐竿跳高)奧林匹克高水平后備人才少兒基地”、“國家田徑單項(撐竿跳高)奧林匹克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等榮譽稱號。

        選校試點

        “植入”教練員推廣快樂體操

        近年來,在王晶晶的帶領下,市體校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入選“全國體育運動學校高級別專家組”,擔任體操組組長,就是對她工作的肯定。

        王晶晶說,接下來計劃將體校訓練場地在非教學時間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放,培養青少年運動技能,提高青少年的運動水平。另外,在我市選取學校作為試點,“植入”教練員推廣快樂體操,“廣東省的要求是打造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我們教練員‘植入’學校,把體育課轉換成體操技能課,打造快樂體操的課程體系,培育體操人才,讓更多的中小學生通過學習體操強身健體,也擴大體操項目選材面,為國家體操項目發展蓄水養魚。”

        對話

        “體育生培養好了, 就是體育人才”

        記者:體育運動又苦又累,再加上體校學生就業出路不暢,直接導致體校招生越來越困難,市體校是如何化解困難的?

        王晶晶:最開始,我們學校60個人的招生任務都完不成。為破解這個問題,從2016年開始,學校以就業為導向,推進中等體育職業教育改革。根據師資、場地等實際情況,開設網球、羽毛球、籃球、足球、武術、健身健美操、游泳救生專項班,給體育中專生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還制定淘汰、選拔機制,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受歡迎。目前學校的就業率已達到91%。解決了學生就業出路問題,招生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記者:什么樣的人才屬于體育人才,該如何解決好體育生文化基礎薄弱的問題?

        王晶晶:實際上,教練、教師都是教育工作者,把體育生培養好了,就是體育人才。

        體育產業發展缺的是什么——人才。不管是體育服務還是體育賽事,都需要合格的體育專項人才,包括體育培訓師、教練員等。

        我們把學生進行分類管理,對于具備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水平的運動員,選派優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文化考試輔導,加強他們的文化學習,鼓勵他們通過單招、單考讀取本科院校。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駱國紅

      分享到: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