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惠州港水路貨運一派繁忙景象,4艘大型油輪同時停靠馬鞭洲作業區,將來自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等地的石油運送到大亞灣石化基地。惠州海事局派出“海巡0938”“海巡09271”等海巡船在重點水域巡航值守,保障春運重點物資運輸安全,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據了解,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在中國化工園區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分布著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中海油惠州煉油項目等煉油、石油化工、成品油儲運企業70多家,監管危險品種類近70種,年危險品貨物吞吐量超過8000萬噸,是華南地區石油化工品主要集散地,對海事日常監管和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全面構建現代化危防監管體系,確保石化區建設及轄區水域交通安全?惠州海事局注重現場監管與源頭管理相結合,不斷加大智慧海事建設力度,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實時動態監控。“十三五”期間,惠州海事局安全保障國內航行船舶進出港29.16萬艘次、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2.63萬艘次,水上貨物運輸5.47億噸,其中危險貨物運輸3.6億噸,實現了大亞灣海域重大溢油“零事故、零污染”。
海事執法人員對船舶機艙設備進行檢查。 惠州日報記者劉豪偉 實習生胡煒炫 通訊員薛增良 張劍 攝
保障南海東部油氣平臺石油和天然氣安全高效運往珠三角
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船載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集散地,惠州港每天有近100艘次載運危險品的船舶靠離泊位,15萬噸以上大型油輪年進出港達260余艘次,這給海事監管帶來了不小壓力。
在狹窄悶熱的機艙里,海事執法人員為船舶惰氣系統、艙內管系等關鍵設備“把脈問診”,等到全部檢查結束,汗水早已浸透制服。執法人員檢查出存在的缺陷,逐一向船長說明,并開具檢查報告,督促限期做好缺陷整改,以保障高溫天氣貨物運輸、裝卸及生命財產安全。
“現場監管扎緊‘籬笆’,安全生產才能‘高枕無憂’。”惠州海事局局長林禹介紹,“十三五”期間,為破解危化品監管難題,有效應對船舶安全和污染風險,惠州海事局扎實開展水上交通安全大巡查、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內河船涉海運輸整治行動等,有力保持了水上交通安全的嚴管態勢,打造了良好水運安全生態。
根據廣東海事局授權,惠州海事局承擔著南海東部7個油田和2個天然氣田共36座海上設施的海事監管服務職責。為進一步提高危化品監管水平,該局相繼成立了液貨船安全與防污染工作室(TSPP工作室)、南海東部油氣平臺海事監管工作室等,組織開展了《惠州港船載危險貨物事故應急處置手冊》《南海東部油氣平臺作業水域船舶安全與防污染海事監管研究》等一系列專項課題研究,并圓滿完成新加坡-馬六甲海峽沿岸國家溢油應急監視評估培訓班惠州站的各項工作。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惠州海事局先后為南海東部油氣平臺中國籍三用工作船實施船舶安檢共計95艘次,檢查各類缺陷283項;實施港口國檢查共計25艘次,檢查各類缺陷62項;累計接收審核油氣平臺提油輪危險貨物申報審批914艘次,危險貨物申報數量達4867萬噸,保障了南海東部油氣平臺石油和天然氣安全高效運往珠三角地區。
探索建立“5+2”智慧海事監管模式
2019年8月13日,惠州海事局船員考試計算機考場揭牌啟用,考場設有候考室和48個機位考試室,同時配備了全覆蓋的電子監控系統,考生身份識別包括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及身份證識別3種高科技識別系統,在方便考生的同時,也有效防止了考生替考及作弊行為的發生。
源頭管理是海事監管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可讓監管工作事半功倍。“十三五”期間,惠州海事局扎實開展船員管理工作,開展事故案例進航運公司和船員培訓機構活動,不斷提升航運公司船員專業技能和安全意識,組織船員考試603期1.6萬人次。注重督促航運公司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先后開展航運公司與防污染活動監督檢查310次,約談航運公司54家次。
結合“廣東海事智慧監管服務平臺”,惠州海事局整合信息化監管平臺,打造集VTS、AIS、CCTV、VHF、LRIT于一體的智慧化監管系統,并將現場管理和源頭管理有機融合,探索建立了對載運危險品船舶、船員、貨物、通航環境、應急處置等要素進行全面感知和智能處理的“5+2”智慧海事監管模式,初步實現船舶動態監控全方位、安全預警信息語音化、證據收集保存電子化、應急指揮可視化、油污警報自動化。
“十三五”期間,由惠州海事局建設的惠州市大亞灣水域溢油監測系統順利建成,這標志著惠州海事局有了新的“天眼”監控海面溢油。該系統通過利用垂直極化雷達技術,可以實時連續完成惠州大亞灣港區、航道、碼頭泊位監測數據的收集、綜合分析與處理,對海面溢油進行預警,并對溢油動態變化進行模型推演和全面跟蹤。其中,在馬鞭洲3個30萬噸級碼頭和2個15萬噸級碼頭裝有碼頭前沿溢油監視系統,極大提高了應急決策能力,有效減少了船舶溢油事故產生的危害。
應急綜合實力全國領先
綠水碧海,海事先行。惠州海事局成功舉辦了2020年廣東惠州海上搜救應急綜合演習,出動“海巡31”等30艘船艇、1架艦載直升機等海陸空應急搜救力量,并首次使用“水上救援飛翼”“救生機器人”“溢油雷達預警系統”等智能應急救援設備,協調救助、海警、漁政、衛生等專業救助力量,以及企業、志愿者救助力量參加了演練,是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海域規模最大、參與力量最多、模擬實戰性最強的一次海上應急綜合演習,省領導現場觀摩并給予高度肯定。
東江是珠江水系的支流,東江惠州段集供水、航運、旅游等多項功能于一身。東江是重要的水源地,肩負著安全供給惠州、東莞、深圳、香港、廣州等地4000萬人口飲用水的重任。同時,東江也是粵中東部地區與珠三角地區進行物資運輸的重要水道。
“執法人員通常會用高頻擴音器等有聲巡航方式,對上下水船舶發布安全提示,宣傳水源地保護重要性以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等,維護轄區水上安全和環境清潔。”東江海事處處長鐘鳳堂舉例說,他們將太園抽水站附近一級水源保護區作為重中之重,通過每天對飲水源地巡航檢查和警示宣傳,不僅提高了船舶保護飲用水源地的意識,規范船舶的錨泊秩序,還消除了飲用水源地的船舶污染風險。
如果有1噸原油泄漏入海,形成油膜面積將覆蓋12平方公里海面。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惠州海事局注重加大防治船舶污染應急能力建設力度,目前已建成惠州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大亞灣水域船舶溢油監視監測系統一期、惠州海事監管基地。2020年1月,由惠州市政府投資700多萬元建造的惠州第一艘水上移動防污設備庫(海躉防污1558)列編惠州海事局,極大提升了惠州東江水上船舶污染應急處置能力。
惠州海事局還推出“伙伴計劃”,加強與地方政府、航運企業、社會力量的協同合作,建立了政府主導、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三級應急體系”;與大型石化企業、應急服務單位和專業院所打造“共生朋友圈”,建立合作型應急管理機制,轄區應急綜合實力全國領先;推動有關企業配備污染應急設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防污應急隊伍建設。
其中,中海殼牌公司和中海油公司的兩條多功能回收船“碧海一號”和“海洋石油251”共計投資6000余萬元,是目前華南地區設計最先進、裝備最齊全的多功能溢油回收船。轄區三家船舶污染清除單位取得部局頒發的一級資質,社會化專業應急能力在廣東省位居前列。中海油環保服務公司還在大亞灣建設了應急基地,配備了超過2億元的船舶污染應急設施及物資。
惠州日報記者劉豪偉 實習生胡煒炫 通訊員薛增良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