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水污染防治成效顯著 15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

      [報料熱線] 2831000

        曾經的臭魚塘、臭水溝,搖身變成水體干凈、風景優美的生態科普公園,有棧道、有景觀,一片宜人景象。這是博羅縣園洲鎮茶亭排渠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整治前后的鮮明對比。這樣的變化并非孤例,放眼全市,豐碩的治水成果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鐵腕治水集中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水污染防治一直是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近兩年來,我市始終把治水工作作為民生工程和轉型發展的內在動力,以鐵的決心,一抓到底,治出了惠州新面貌。

        數字固然枯燥,也最有說服力:2020年我市全面消除了劣V類水體,全市15個國考省考斷面實現全面達標,其中淡水河紫溪國考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近20年來首次實現全年穩定達標。東江干流惠州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西枝江水質良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14個主要湖庫水質均達功能目標要求。

        水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越來越多的鷺鳥回歸和候鳥停棲,沿著河涌漫步成了市民群眾的休閑好方式,惠州正奏響著“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新樂章。

        我市大力開展全市河涌污染整治。這是東江惠城段風光。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發出兩份“1號令”

        舉全市之力推動國考省考斷面水質按期達標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在水環境質量方面,惠州正奮力攻堅克難。

        惠州治水難、硬骨頭多。截至2018年,全市15個國考省考斷面還有5個不達標;需要治理的黑臭水體有27條;20多年來,淡水河的水質依然是劣V類……

        但惠州敢干、真干、實干。面對惠州水環境質量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整治,懷著必勝的信念,奮力蕩滌一切污泥濁水。

        “指揮棒”指向明確,才能所向披靡。2018年全市全面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一線調研督導,為碧水保衛戰把脈開方,全力推進環保突出問題整治。市四套班子領導深入現場督辦重點事項,各分管常委、副市長分別牽頭落實各專項行動的實施,2020年召開8次專題會議研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約談工作滯后的縣(區),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辦公室對進展情況實行旬調度通報制度督促推動,有力地保障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值得關注的是,2019、2020年我市連續2年簽發市“1號令”,采取超常規統籌、超常規督導、超常規問責等一系列措施,推動惠州治水工作向縱深挺進。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2020年。我市積極克服疫情影響,持續把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舉全市之力推動國考省考斷面水質按期達標。

        上下同欲者勝。“五級河湖體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行業管環保、管生產管環保”“屬地管理”……我市已經形成這樣的環保大格局。

        我市大力開展全市河涌污染整治后,市區天藍水碧已成常態。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打出一套組合拳

        堅持“系統、科學、精準”治水原則

        防治污染,不僅要“合力治”,更要“源頭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始終堅持“系統、科學、精準”的治水原則。2018年全面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以來,打出一套組合拳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張治水藍圖,全面強化統籌。實現了全市污水管網“一系統、一張網”管理格局,編制實施淡水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達標方案、潼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與水質改善方案、沙河和公莊河流域水質達標方案等,推動改善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恢復水生態。

        兩級市縣(區)聯動,推動責任落實。通過實施市領導包鎮督導、部門聯合作戰、全流域統籌推進等舉措,破除以往“縣區各自為政、職能部門單打獨斗”的污染防治攻堅局面,推動水污染防治責任層層壓實。

        三級督導問責,創新體制機制。市政府分管領導集中約談了7個縣區黨政一把手,多次主持召開水質達標專題會議,強調明確紀律、要求。市紀委監委領導參加,市政府分10批約談縣、鎮級黨政領導干部200余人次。實施更嚴格的督導問責機制,抽調60人脫產2年集中辦公,成立7個下沉督導組,每月下沉駐點督導不少于10天,2019年至今,累積派發問題交辦單476份,限期整改。

        四項硬核舉措,提升管理水平。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持續深化“放管服”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2018年以來全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7215個;強化排污許可管理,2018年至今已核發排污許可證2621家;加強監測監控,全市194家重點排污單位全部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

        五大工程并舉,補齊治污短板。全面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以來,全市污水治理工程項目數近500個,項目總概算約200億元,未來三年將投入120億元用于市建成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著眼于完善污水管網體系、增強污水處理能力、加快實現雨污分流、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系統推進“五大工程”建設。

        交出一份滿意卷

        32條河涌“水清岸綠”重現嶺南風光

        魚翔淺底,鷺影翩躚,這樣的場景在淡水河畔已經消失20年。淡水河由清入濁,始于上世紀90年代的初級工業化時代,并陷入“反復治、治反復”。隨著2018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響,惠州重新徹底摸清家底,并確定了污水不入河、始終堅持截污控源的精準治污思路。經過三年持續攻堅,2020年淡水河紫溪國考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20多年來首次實現全年穩定達標。這只是惠州交出滿意答卷的其中一個考題。

        2020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年,全市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及“1號令”要求,緊緊圍繞水質改善的根本目標,著力深化環境污染治理,全力打好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交出一份“滿意卷”。目前已有32條河涌消除劣V類,恢復“水清岸綠”,重現嶺南風光,讓市民群眾享受更多“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為此,我市強化工業聚集區污染防治,全市10個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中9個已按要求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控系統,余下的博羅產業轉移工業園區楊村子園區正在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破題生活污染,惠州持續加碼。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108座,總處理能力222.03萬噸/日,建成管網4037公里,已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農村污水處理對改善鄉村人居環境至關重要。我市不斷完善農村治污設施,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進行農村污水治理,完成6579個自然村污水治理,村莊污水治理率達66%,在用設施1561座,處理能力達到8萬噸/日。優化調整養殖區域,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強化監管。

        在以往“抓大放小”的治理思路中,大江大河被稱為“大動脈”,湖泊是“五臟六腑”,黑臭水體則是“毛細血管”,其問題一度被忽視和邊緣化。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大動脈”是由無數“毛細血管”匯聚而成,“小的水體治理不好,大的也會受污染,還會影響地下水。”為此,我市深入開展全市七大水系57條主要支流河涌污染整治,完成2242個排污口的整治。全面開展全市27條黑臭水體治理,2019年,27條黑臭水體均通過初見成效評估;2020年8月,省生態環境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組織對我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行了省級專項排查,認定27個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截至目前,“長制久清”評估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抓緊完善評估報告及上報平臺等手續。

        為了確保全市人民群眾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我市大力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民滋潤一方土地。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惠州的水更清了、岸更綠了、環境更美了……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

      分享到: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