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探索“農業+工業+旅游”發展模式

        

      龍門是惠州市大米主產區之一,大米種植面積近2萬公頃。

        “龍門大米”成為惠州市第一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證明商標核準注冊公告,“龍門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成為惠州市第一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龍門大米在實現品牌富農、助力鄉村振興邁出了關鍵一步。

        龍門大米久負盛名。清代廣東著名詩人張維屏在寫給龍門人李柱蘭的詩中說:“此米出龍門,此茶出羅谷。米既甘且香,茶亦清且馥。熊魚已得兼,風味況不俗。”將龍門大米和羅浮山茶奉為地道佳品。如今,“隆平農場龍門基地”成為廣東唯一大米基地,禾下乘涼夢走向現實。

        當前,龍門正依托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全面激發農產品加工、休閑旅游等三產融合新活力,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絲苗米產業標準化發展

        走進位于龍門龍田鎮的龍門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寬敞的車間內機器正在運行,工作人員只需坐在電腦前查看各項數據,便可智能化地操作完成去砂石、篩秕谷、脫谷殼、分米粒、拋光等一系列大米加工工序。

        龍門是惠州市大米主產區之一,大米種植面積近2萬公頃,年產量達10.9萬噸,上市商品超5萬噸,年產值達3億元以上,品牌價值12.9億元。同時,廣東省唯一的大米基地——隆平農場就在龍門。

        2018年,龍門縣入選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成為惠州市三大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乘著鄉村振興的政策東風,當地多家農業企業牽頭投入千萬元進駐開展產業園建設,引進成套設備生產線和智能控制系統,用現代化手段“武裝”傳統農業,全面提高稻米加工效率。

        2019年,華南農業大學龍門絲苗米研究中心落戶產業園,借助華南農業大學科研力量,龍門在保障糧食安全上有了科技助力。如今,產業園不僅建有大米智能化加工生產線、倉儲基地、冷庫等設施,信息化中心、檢測中心、驗收中心等科研場所也將投入使用,形成絲苗米生產、加工、科研、銷售全產業鏈,“產學研用”一體化將進一步推動絲苗米產業標準化發展。

        目前,產業園已進駐國家級示范合作社6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9家、糧食專業合作社22家、糧食種植家庭農場56家。其中龍田核心加工區進駐4家大米加工企業,年加工產能約3.4萬噸,年總產值約2億元。加工區的建成提高了絲苗米生產的現代化示范引導效應,全面建成后預計總產能超10萬噸。進駐核心區的4家企業中,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實現投產,其余3家企業正在驗收中,預計今年初將全面完成進駐生產。

        產業園的建成,也對帶動周邊農戶種植水稻增產增收起到重要作用。據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羅麗金介紹,目前,產業園與周邊鄉村農戶簽訂了合作協議。在此期間,產業園會向農戶提供種子、化肥,并聯合專業的合作社不定期上門為簽約農戶提供各類服務,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種植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積極推廣水稻托管服務,以機器代替人工,進行消殺及監控,保證水稻品質。根據品質不同,產業園會用高于市場價10%~20%的價格收購農戶種植的水稻。“就目前來看,參與合作的農戶種植的水稻平均每畝能增產100~150斤,年收入能提升2000元左右,增產增收還是很明顯的。”羅麗金說。

        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優質絲苗米生產基地

        近年來,龍門立足良好的區位、生態和資源優勢,積極實施“品牌興農”戰略,不斷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讓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龍門大米便是其中一員。

        “產業園一二三產融合不斷加速。”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之一的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俊鵬介紹,“屆時大家可以在產業園里直觀了解到稻谷如何變成大米。”

        根據規劃,龍門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463平方公里,主導產業面積約11萬畝,將形成“一心四區一帶”的空間功能布局框架。待整體建成后,這里將成為集聚加工、科研創新、生產示范、休閑旅游等綜合功能的農業產業園,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優質絲苗米生產基地。

        “接下來,在確保園區大米加工正常運作的基礎上,我們希望通過打造研學基地的形式進一步實現三產融合。”羅麗金說,龍門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服務中心日前已經建成投用,服務中心大樓內設有3D農耕文化館,運用科技手段展示龍門水稻種植歷史和現狀,還有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隨著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產業園“工業+農業+旅游”的三產融合模式逐步形成。游客進入產業園后,可以先參觀農耕文化館,然后順著空中走廊進入大米加工廠、研究中心、冷庫等參觀大米加工流程,最后回到展銷中心了解產品。通過這種運營方式,不僅讓游客近距離了解龍門大米產出全過程,也進一步提升龍門大米的知名度,有助于拓寬銷售渠道。

        如今,這種閉環式參觀體驗吸引了不少市內的中小學校前來開展農耕科普教育,同時,產業園也成為廣東省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的一個重要基地。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絲苗米產業園功能布局

        一心

        智能化加工與商貿服務中心

        四區

        水稻綠色高效種植示范區

        龍門水稻科技創新發展區

        水稻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

        鄉村振興樣板區

        一帶

        龍門特色水稻與溫泉休閑旅游觀光帶

      編輯:李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