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歲參軍入伍,在部隊服役5年,期間榮獲“尊干愛兵”先進個人、“優秀士兵”等稱號。退役歸來,他用心用情用力為民服務,身上那股不怕苦、不怕累的軍人作風和腳踏實地、勤奮敬業的精神被當地群眾看在眼里……
他是龍門縣龍田鎮李洞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潘偉東。“作為一名‘兵支書’,我將繼續發揚退伍軍人的優良傳統,做到退伍不褪色,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把李洞村建設得更加美麗。”潘偉東積極投身農村社會治理、鄉村振興主戰場,帶領村民一起建設美麗鄉村。
如何破除阻力爭取村民支持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何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如何改善村民衛生習慣?如何讓村民脫貧致富?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位脫下戎裝投身農村社會治理、鄉村振興主戰場的“兵支書”,是怎樣發揮“領頭雁”作用將一個個“問號”拉直,帶領群眾一起建設美麗鄉村的。
潘偉東。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動員村民支持宅改
2020年,龍門縣委組織部公開招聘村“兩委”儲備干部。潘偉東想著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退伍軍人,理應為村里出力,便參加了招聘考試。他順利通過筆試、面試、組織考察,同年9月在村委換屆中成功當選龍田鎮李洞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剛上任的潘偉東,遇到的第一件大事是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由于群眾的不理解、不配合,工作進展并不順利。潘偉東思考再三,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充分利用村務微信群、智慧廣播等載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眾講政策、說法規、講道理、解疑惑,引導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
“我們到村民的家里去,并帶上一些有關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資料,一條一條跟他們講清楚。村民從不理解到理解,對我們的工作還是支持的。”潘偉東說。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宣傳,讓村民慢慢地意識到宅改工作的重要性,在李洞村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圍,還拉近了干群關系。
以身作則帶動村民養成講衛生好習慣
潘偉東還直面村民最關心的難點問題,積極推進李洞村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民生實事。他多次帶領村“兩委”干部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在鐵泉沿路安裝太陽能路燈,并加強村道、巷道硬底化建設,在7個村民小組建成7座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我們積極向上級爭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用于污水設施建設、巷道硬底化、安裝路燈等方面。”潘偉東介紹,目前,李洞村村道硬化率超90%。
基礎設施完善了,衛生習慣也要跟上。之前,村里垃圾亂扔、房前屋后雜草叢生,雞鴨鵝到處亂走……針對這樣的環境狀況,潘偉東暗下決心,一定要“啃”下村容村貌整治這塊“硬骨頭”。
說干就干,潘偉東一改以往發通知、“喊廣播”的老方法,以身作則,走在村里主干道、內街小巷,看見垃圾就隨手撿起來,看到雜草堆積就趕緊除掉,帶領村里的黨員志愿者和村民開展村容村貌大整治。在潘偉東的帶動下,村民逐漸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不僅把自家搞得干干凈凈,還像潘偉東一樣,看見路上有垃圾就隨手撿起放進垃圾桶。
一周、一個月、三個月……小村莊悄然發生的可喜變化,村民都看在眼里,“以前路面上垃圾隨處可見,現在感覺很敞亮。”
發展“猴耳環”種植產業走出特色致富路
如何讓村民脫貧致富?這是潘偉東一直思考的問題。為此,他多次帶領村“兩委”干部及黨員外出考察學習,尋找符合李洞村村情的發展致富之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潘偉東了解到“猴耳環”的經濟效益,便與其他5位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成立“猴耳環生產合作社”,共種植200畝“猴耳環”。他希望先通過自己試種成功,然后在全村推廣。
村民潘子龍是“猴耳環生產合作社”的一員,他在村里經營一家酒廠,之前一直種植桔子,后來改種了50畝“猴耳環”。“‘猴耳環’平時不用怎么管理,第一年種植,我就收入1.5萬元左右。今年的產量會更高,收益也會更多。”
據了解,“猴耳環”集藥用、木材、綠化等用途于一體,一年有兩次收成,容易管理,且經濟效益較高。“產量會一年比一年高。”潘偉東說。目前,潘偉東正積極尋找合作企業,希望通過企業的專業化生產,幫助村民們更好地種植“猴耳環”,獲得經濟效益,讓“猴耳環”種植成為村里的重點產業。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通訊員龍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