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漢是龍門革命重要的策源地之一,龍門革命史上風云人物王達宏、李紹宗等出自永漢。地處永漢邊界,控扼增江的合口村也是革命老區村,下轄的各個村民小組,都有紅色故事,而其中新埔村民小組尤為豐富。
新埔村馮鏡清當年繳獲的配刀。
新埔村地處嚇龍山腳,山清水秀,樹木茂盛,與沙冚等連接成一片,是打游擊的好地方。新埔村有著30多年黨齡的馮水泉的父親馮鏡清,便是村中的一位革命戰士。馮鏡清生于1919年,青年時代在廣州讀師范,那時候便和王達宏熟識,畢業后他回到故鄉,任教師。
在馮水泉的記憶里,父親馮鏡清儒雅帥氣,堅韌積極,是一位典型的熱血青年,日寇入侵華南之后,他和年長一歲,同在廣州讀書的王達宏一道,參加了抗日戰爭,進行革命宣傳。據馮水泉介紹,1943年春,馮鏡清父親受殺敵中隊王達宏中隊長委托,與武工隊范容輝指導員在新埔書房商議將新兵從曾屋藏兵點送到博羅。
當時擬定的行軍路線為新埔書房—曾屋藏兵點—上冚—辦塘水庫—麻榨—博羅。由于每次運送新兵的數量不能太多,那樣目標會過于明顯,容易引起日偽軍的懷疑而遭到伏擊,于是,馮鏡清與范容輝商量,將52名新兵分批運送。從當年的春節、秋收、重陽、冬至、除夕,利用一年中較為特殊的日子分5次,每次10人左右。
馮鏡清與新兵戰士都打扮成村民模樣,肩挑手提,像是趕路的村民,為的是不引起日偽軍的注意。前兩次運送都很順利。但在重陽節那次運送時,由于走漏風聲,在一處地名叫“棚期潤”的地方遭到了偽軍的強烈伏擊,戰士們勇敢抗敵,雖說消滅了七個敵人,但新兵也有三人負傷。后來冬至及除夕,馮鏡清吸取上次的教訓,封鎖消息,且晚上行軍不走大道,戰士們跋山涉水,盡量挑小路行走,餓了吃干糧,渴了喝溪水,困了就在山上找一處較平坦的地方席地而睡。最后全部順利到達博羅。
1943年秋,日偽軍得知新埔村有一支革命隊伍,于是便派了一小股部隊從永漢進入新埔村圍剿,村民們得到消息后撤離了村子,新埔村成了空村。惱羞成怒的日偽軍一把火直接把書房后面的課室燒了,課室燒了孩子們就沒辦法上課,時年在這兒任老師的馮鏡清很是心痛。
面對滿目瘡痍的村子,面對坍塌的課室,馮鏡清和游擊隊義憤填膺。于是組織村民30多人與反動派對抗,游擊隊對附近的地形地貌極為熟悉,馮鏡清及村民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利用山頭及竹林隱藏。巧妙地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落荒而逃。此次戰斗中,共消滅敵人13人,收繳槍支11支,機槍一挺,手槍一把,配刀一把(配刀收藏于地情館)。
1947年初,王達宏率領隊員十余人來合口一帶活動,他們以田寮村為立足點,串聯新埔村馮鏡清、曾屋的曾灶興和馮志生等人在新埔村開展工作,向群眾宣傳革命思想,動員青年人參軍參戰。馮鏡清拉上同村的馮良炳、馮壽南等四人報名參軍。其后,村里還有不少的熱血青年加入了游擊隊,人員的壯大就需要有更好的組織管理,同時也為了今后隊伍的發展,在范龍輝、陳友明、王達群等人的領導下,新埔村與沙冚、曾屋、駱村一帶地方的鐘、陳、古、范、駱、曾、馮共七姓,7條小村莊共同組織成立了農會和民兵組織。同時成立了農耕農具培訓學校,培訓農民學習耕種知識。范龍水任農會長,鐘桂祥、馮志生任副會長,民兵隊長由鐘桂祥兼任。而當時新埔村編為一個班,班長由馮鏡清擔任。在當時,農會會員發展有50多人,民兵隊伍有40多人。
據馮水泉說:那時人們的生活還非常不好,經常吃不飽飯。但永漢的偽警察所里卻夜夜笙歌,真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當時游擊隊的領導經過商議,決定打掉這個警察所,在經過一番嚴密的組織與布局后。帶領戰士突襲了永漢偽警察所,且活捉了偽警長劉道芳,接著還破倉分糧,村民們皆大歡喜。
這次戰斗之后,鑒于馮鏡清文化程度高,除了讓其擔任班長外,更是讓他深入到國民黨偽鄉公所,擔任一定的職位,目的是滲入國民黨內部,秘密收集國民黨情報,并及時通知游擊隊。
由于馮鏡清的雙重身份,所以他行事特別小心,不敢能讓鄉公所有任何察覺,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另在暗中還收集各種消息。一次,偽公所開會打算在各村抓一些強勞動力做壯丁,馮鏡清得知這一消息后,連夜將消息傳遞給了農會長范龍水,范龍水得到消息后馬上通知民兵及村里的人回避。另有一次,國民黨軍隊準備圍剿沙冚帶的地方游擊隊,馮鏡清得知消息后,又千方百計把消息傳遞給農會長范龍水,農會長范龍水又及時通知游擊隊躲藏,令國民黨幾次撲空。
1949年,為了支援南下大軍解放廣州,農會積極動員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籌集大米650斤,芋頭、紅薯、蔬菜、木柴等一大批,發動群眾運送到鄉政府,而且還動員群眾籌集槍支6條,子彈60發支援游擊隊稅站的李達松、李敬生、陳廣清等人。
雖然馮鏡清在1995年已過世,但他當年的英雄事跡卻在新埔村口口相傳,成為合口人教育子孫的素材。他的兒子,有著三十多年黨齡的傳統技藝斗笠傳承人馮水泉,每每談起父親時,臉上都帶著自豪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