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愛好者彭宇南昆山上辦“自然學校”探索“民宿+研學”之路

      [報料熱線] 2831000

        8月南昆。一聲聲稚嫩的童聲,打破了大山的恬靜。

        “老師你看,這是什么動物?”“老師,這個果子可以吃嗎?”孩子們眼里自然教育經驗滿滿的年輕老師,是自然教育者彭宇。在他的帶領下,孩子們踏著潺潺溪流,一路領略南昆山上奇妙的自然風光。

        人們常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在大自然中,我們可以觀察萬物,感受生命的真諦。在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中坪尾村,彭宇打造了一個以大自然為主題的民宿學校。在那里,同學們不僅可以看到奇花異草、蟲魚鳥獸,還可以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在城市里不常見到的東西。 

      孩子們通過學習提高了動手能力,也認識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葜萑請笥浾邷搴 攝

        走進山林經營民宿辦起“自然學!

        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的彭宇喜歡大自然,喜歡游歷世界。他原在國企工作,10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南昆山,被這里優美的生態環境所吸引。去年疫情發生后,他決定走入山林,開設自然教育機構。不僅為城市的青少年與大自然之間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也為南昆山的民宿旅游業發展注入了一股活水。

        大學期間,彭宇參加過環保社團,并接觸到許多自然教育活動與愛好者。從那時起,在云南邊陲聽長臂猿的呼喚、在印度洋看藍鯨像噴泉一樣呼吸、在非洲大草原看角馬義無反顧地沖入鱷魚潛伏的馬拉河……帶著一顆熱愛自然、享受自然的心,彭宇探索自然的腳步越走越遠。近10年間,彭宇與團隊設計開發了多條自然教育路線,在全世界體驗自然之美。見過天地間壯美的風景后,不僅進一步印證了彭宇內心對自然生活的無限憧憬,更堅定了他對自然教育的道路選擇。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國外旅游計劃受到影響,常年游走四方的他也不得不在逼仄的隔離酒店度過了兩周!澳菚r候可難受了!笨磻T自然風光的彭宇彼時只能望著網頁上的圖片視頻嘆聲連連。就在此時,一個聲音在他的腦海里回音漸響:為何不將多年游歷在外學習的自然教育理念在國內落地,開設自然教育機構,讓國內的孩子們以及自然愛好者對中國的生態環境多一點了解?

        帶著這樣的想法,彭宇偶然一次與朋友在南昆山中坪尾社區游玩時,被周邊的環境所吸引:層巒疊嶂的山峰里,有一棟4層別墅被山水圍繞,當地野豬、松鼠、蛙類、蜻蜓等豐富的物種更讓他大感“出乎意料”。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自然學!遍_始在南昆山660米高的山野里生根、茁長。“它其實是民宿,但是我們希望豐富民宿的內涵,讓它變成一個教育的場所,變成一個除了住宿吃飯以外,能夠豐富游客文化生活的地方!迸碛钫f,現在家長帶孩子到這里放松休閑之余,希望能夠學習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像樹屋、滑滑梯,這些都是孩子們自己做的。還有這個面包窯,老師會帶著他們烤烤披薩、做做面包,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教育引導大家關注南昆山環境保護

        “快看,有螢火蟲!”

        “好壯觀,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這么多螢火蟲!”

        夜幕降臨,彭宇領著一隊孩子在山野里步行,偶遇了一群螢火蟲。星星點點的亮光在黑暗中閃爍起舞,燦若繁星熠熠生輝。孩子們的驚喜聲劃破夜空,成為這座沉寂山林里絢爛的點綴。

        中坪尾村位于南昆山生態旅游區西南部,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豐富,空氣清新,水質優良,是名符其實的避暑天堂。彭宇開設的自然研學教育課程,以“生活即教育,自然是學!睘槔砟睿O置了許多有趣、特別的活動,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動手能力,也認識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自然教育并不等于帶著孩子們游山玩水,還需要掌握必要的學科知識、課程設計、活動組織策劃等知識!笨粗⒆觽冊谏搅珠g暢快地玩耍,彭宇的另一個想法油然而生。如何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認識自然,實現自我成長?

        為此,他沉到書中查閱資料,深入到周邊農村請教村民,結合南昆山本地特色,開設了動物攝影、手作步道、徒步穿越叢林、原野烹飪等自然教育課程。

        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朋友,既要獨立生活,又要團隊協作……這種課程設定,不論是對自幼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或是對父母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然而,走出舒適區,學會與大自然友好互動,學會獨立與協作,正是這趟旅程的意義所在!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彭宇看來,這個變化的過程需要有教育、有引導。在他的倡導下,“自然學!崩锊惶峁┮淮涡杂闷,孩子和家長們需要自備牙刷牙膏。有時候,學校導師還會帶孩子一起去撿垃圾,“這也是我們一直提倡的,希望大家共同關注南昆山的環境保護。”彭宇說。

        “我覺得人類和動植物應該是和諧共處的,他們是一個生態鏈上的關系。”學生小王說,如果人們破壞了某一個生態鏈,人類也面臨受損害的風險。保護動物,等于保護自己。

        在南昆山660米高的這片山野里,孩子們解鎖了一項又一項“人生首次”:第一次漫步在黑夜森林里看螢火蟲、第一次溯溪、第一次親手打造步道建造木屋……通過與大自然的深度接觸,孩子們對自然有了近一步了解,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無聲地滋潤著他們的心靈,并進一步傳播給更多的人。

        研學賦能共建和諧南昆

        一位第二次參加營隊活動的女孩,與首次入學時相比,會更主動地照顧伙伴,為他人提供服務。建造滑梯過程中有很多粗重體力活,但她總能在各個間隙找到最能發揮自己作用的崗位。這種變化,源于孩子們在修筑步道、建造樹屋時所得到的自我認同反饋!安降酪埠茫瑯湮、滑梯也罷,不是為了自己而建,而是為了服務大家而建的。”每次開始一個項目前,彭宇都會對孩子們說,這個項目不僅是這次旅程的實體印記,還將為后來者提供一個更加方便舒適的環境。

        實際上,這正是彭宇所倡導的“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體現。在他的構想里,“研學+民宿”的模式之于南昆山,只是提供一種服務性賦能,最終目的是實現鄉村振興、生態環境保護、都市兒童成長三方共贏。

        在山林內修筑步道,也曾遭到當地居民的不理解。為了打破隔閡、消除誤會,彭宇與孩子們制訂了調查問卷,深入到居民家中做調查,了解居民心聲,表明自身善意。在多番努力下,當地居民逐漸理解了“自然學!钡某跣摹T谂碛顖F隊的邀請下,部分居民還加入到“自然學校”,經過培訓后,為遠道而來的孩子們介紹自己生活的這片山水。

        這種與周邊的人、與環境友好互動的理念,同樣體現在當地同行身上。落戶南昆一年多來,彭宇與周邊的民宿負責人打成了一片。閑暇之時,大家會相聚交流,分享心得體會,作為一名“共建者”,與當地居民一起參與到南昆山的可持續發展中。

        在彭宇眼中,這是一個增強當地凝聚力,營造“社區感”的重要過程:“南昆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全國各地游客慕名而來。當各種有趣的人在此有了良好的互動,就會形成獨特的文化,進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彼f,“我希望南昆山可以成為一個自然資源豐富、人文內涵也豐富的地方!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分享到:
      上一篇: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