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油印箱見證東縱戰斗故事
東江縱隊交通站用它印制宣傳資料傳播革命思想
百寶名片
油印箱(內空),長48厘米,寬35厘米,高13厘米,木制,平面呈長方形。1966年由“堡壘戶”陳顯發捐獻。1945年9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江北指揮部在路溪陳禾洞村客家圍陳顯發家設交通情報站,用這只油印箱印制革命宣傳資料,直至1946年6月北撤。
在龍門縣博物館展廳,一個陳舊的木箱靜靜躺著。這個箱子是東江縱隊第四支隊第二大隊在龍門路溪陳禾洞村設交通情報站時使用過的油印箱,其背后珍藏著一段“智送情報”的革命故事。
建立交通站加強秘密聯絡
羅浮山和南昆山都是戰略要地,也是東江人民抗日武裝主力東江縱隊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的主要根據地。日軍入侵華南之后,地方組織和人民武裝力量就派出抗日救亡工作隊和中共地下黨員在增城、博羅、龍門一帶活動,建立黨組織,為開辟羅浮山、南昆山抗日根據地作準備。
1944年冬,東江縱隊挺進博羅、龍門、增城期間,東江縱隊第四支隊第二大隊為了加強黨的秘密聯絡工作,在龍江鎮路溪陳禾洞村客家圍設交通站。據龍門縣地方史記載,從1945年5月開始,國民黨軍第一五三師一個團、師管區教導團、袁照華保安總隊,連同縣警隊及地方反動武裝總共2000余人,對龍門地區的抗日武裝實行全面“清剿”。
情報工作是生命線,事關生死存亡。交通站成立后,先后遭到國民黨軍隊的破壞,但交通情報工作并未停止,隱蔽戰線工作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戰斗近2年。1946年6月東江縱隊北撤,該站出色完成任務。
油印箱在龍門縣博物館展廳展出。圖片由龍門縣博物館提供
站長送情報途中機智化解險情
交通站除了使用油印箱印制革命宣傳資料傳播革命思想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傳遞情報。提到情報運送,陳顯發是個不可不提的人物。陳顯發出生于1919年,青少年時期在家鄉私塾讀書,當時交通站就設在他家。1945年10月,他出任交通站站長,負責為游擊隊送情報、籌糧、掩護傷員、宣傳組織群眾等工作。
1945年9月20日,在出任站長前夕,正值中秋佳節,陳顯發去路溪,獲悉國民黨軍隊要從龍江來陳禾洞掃蕩的情況后,他馬上買了2斤豬肉,割開一道口子,把聯絡信件藏進豬肉里并往回跑,來到黃坭逕山頂時,恰好碰上了進陳禾洞掃蕩的兩名國民黨士兵。其中一名士兵用步槍對著陳顯發的胸膛說:“你這個紅軍頭去哪里?”陳顯發面不改色,機智勇敢地說:“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去路溪坑尾大姐家看望一下,因姐姐有重病不去看望不成。”此時,國民黨兵不慎踏到一塊亂石退后了一步,錯扣了扳機,“咔”的一聲槍未響,后來這名士兵把槍向上再扣扳機,卻意外地“呯”一聲槍響。兩名國民黨兵見狀異口同聲說:“這個家伙不當死,命大了。”
陳顯發躲過了一劫,隨后巧妙地穩步前行,躲過了封鎖線。當天,他準時把情報順利送到路溪六屯白石角東江縱隊駐地,并向東江縱隊領導講述送來情報的經過,部隊領導連聲稱贊。
交通站雖小,作用卻很大。1945年12月20日,陳顯發去路溪,又獲悉國民黨軍隊要從龍江來陳禾洞掃蕩的情況,目的是為了追殲正在何坑頭的東縱隊員,進而撲滅革命的火種。于是,他立即獨自一人摸黑經過矮凸,把密件送到何坑頭交通站。得益于他的情報,何坑頭的東縱隊員做好充分的準備,嚴陣以待。
1946年6月,東江縱隊北撤山東,陳顯發與留下堅持斗爭的同志繼續保持聯系。1947年恢復武裝斗爭,陳顯發繼續擔任陳禾洞交通站站長,并兼任農會會長和常備隊長等職務,帶領常備隊跟隨部隊到博羅等地活動。
1948年初,由謝光介紹,陳顯發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陳禾洞第一批中共黨員。龍門縣解放后,他積極投入到鄉村各級政權建設工作中,曾任路溪鄉陳禾洞辦事處副主任,繼續為龍門建設作貢獻。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鄔杞祥 張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