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華獲評惠州唯一一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報料熱線] 2831000

        2月25日清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來到北京的林健華抬頭凝視著氣勢恢宏的12根大理石柱。馬上,他將參加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與1980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一起接受表彰。

        在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公示名單中,廣東共有44個先進個人和38個先進集體受表彰。林健華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是惠州市唯一獲此殊榮者。

        “大會宣布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時,我倍感激動和鼓舞。”談及當天的情形,林健華記憶猶新。截至當天,林健華的扶貧工作生涯,恰好11年。

        

      林健華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一本本筆記本記滿了村民訴求

        林健華是土生土長的龍門人,現為龍門縣委農村工作辦公室、龍門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自1998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扎根在基層第一線,深耕農村,服務“三農”。在此期間,他曾參與“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擔任過兩個村的駐村隊長,促進基層黨組織固本強基,幫助貧困村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2010年,林健華來到龍門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挑起了龍門縣扶貧工作的“擔子”。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為盡快進入角色,他深入農村一線開展調研,了解貧困村實際情況,與群眾促膝談心,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傾聽他們的心聲。

        每次走村入戶,林健華都會把村民的需求及他所發現的問題一一記錄,時間長了,筆記也寫滿了很多本。一本本泛黃的筆記本,記錄了他走訪所見所聞、村民訴求和解決情況。

        在他看來,掌握一線實際情況,才能精準施策,做好扶貧工作,“施策不精準,就會走彎路,脫貧質量就不高。”

        據林健華回憶,早年在入戶走訪時曾遇到一戶貧困村民,戶主陳叔身體健朗有勞動能力,但不愿外出務工,收入來源全靠平日在村前屋后打散工。陳叔的生活狀態讓林健華心生不安。

        “扶貧扶志要兩手抓,我實在不忍心看他們家一直這樣下去。”經過多次入戶勸導,向陳叔宣傳勤勞致富、自力更生的理念后,陳叔和家人對勤勞致富的新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憧憬。

        摸清陳叔一家具體情況后,林健華連日與民政部門協調,核算清楚準入條件后,將其納入低保范圍。同時聯系當地企業,為陳叔申請了離家近的就業崗位,每月能有兩千元左右的收入。

        陳叔的事例只是林健華多年扶貧工作的縮影。從扶貧“雙到”時期到脫貧攻堅階段,林健華用腳步丈量了全縣10個鎮(街)和156個行政村,走訪了1000多戶貧困戶,為困難群眾協調落實住房改造、醫療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政策,與貧困群眾和幫扶干部一起探索產業發展路子。在勤入戶、勤走訪中,貧困戶對林健華越來越信賴,群眾對他也是一片贊譽。

        

      林健華(左一)用腳步丈量了全縣10個鎮(街)和156個行政村,走訪了1000多戶貧困戶。 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通訊員龍門宣 攝

        惦記住房改造,只為群眾“有瓦遮頭”

        在11年的扶貧工作中,為困難群眾解決住房問題最讓林健華印象深刻。“以前政策叫‘低收入困難群眾住房改造’,后來也叫‘泥磚房改造’‘危房改造’。實質上,都要讓困難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說起住房改造的各種情況,林健華打開了話匣子。

        自到扶貧辦工作以來,林健華一直在推進落實這項工作。他無數次走進各種破舊、有隱患的乃至人畜混居的貧困戶住房,對貧困戶解決住房問題的渴望也愈發清晰和理解。

        在一次住房改造工作中,貧困戶羅叔向村委會提出要求優先改造自家住房。但當時村內改造指標已經公示完畢,一時間讓村干部犯了難。林健華立即驅車前往羅叔家,一方面安撫其情緒,為其做好思想工作、宣傳相關政策;另一方面,積極與鎮村協調,關注是否有松動指標。恰逢鎮內另一戶貧困戶因自籌資金緊缺而自愿放棄房屋改造,林健華和羅叔都看到了一絲希望。他馬不停蹄地前往羅叔戶口所轄鎮村開展協商,最終為羅叔解決了住房改造問題。

        “對農民來說,‘有瓦遮頭’是最大的喜事。”林健華說,每次看到貧困戶住房改造后欣喜的表情,他深感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在龍田鎮賴屋村的一次調研中,讓他更加堅定心中的信念。

        林健華回憶,當時恰好碰上一村民新居入伙,院子里歡聲笑語很是熱鬧。喜慶歡樂的氛圍,不禁讓他停下腳步多看了兩眼。

        這時,戶主賴大叔一眼就認出了這個消瘦的中年男子,就是曾經多次入戶走訪的林健華。熱情好客的賴大叔連忙邀請他進屋作客,并遞上茶水零食,連聲感謝林健華與扶貧工作人員對他的幫助,才讓他的生活有了大改觀。“當時像是在親戚家喝喜酒一樣,發自內心地為他們高興。”林健華說。

        正因有像林健華這樣為龍門扶貧工作勞心勞力、時刻把貧困戶記掛在心上的扶貧干部,2010年以來,龍門縣共完成6000多戶住房改造建設,使貧困人口實現有安全住房目標。

        電話24小時不關機,方便村民尋求幫助

        “我的電話24小時不關機,就怕村民不給我打電話。”

        多年的入村調研以及政策宣傳經歷中,林健華都有意識留下電話號碼,并與各駐村干部、村委會保持密切聯系,“確保工作不走彎路”。如今,有需要的群眾都能在村委會中找到他的電話。

        去年,林健華接到了平陵學子劉同學的求助電話。該學生家靠年老的父母打散工與做農活維持生計,雖然劉同學也在勤工儉學,但學費依然難以湊齊。

        “不能讓孩子因此而失學。”林健華得知情況后,向劉同學捐贈了500元生活費,并想方設法為其解決困難。除此之外,縣扶貧部門根據實際納入的邊緣戶進行監控,協調有關部門將劉同學一家依法依規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啟動扶貧濟困,并在扶貧濟困日捐贈資金為其解決欠繳學費1.77萬元。

        系列舉措不僅幫助劉同學順利回到學校,同時也讓林健華體驗到一絲成就感。在他眼中,為鄉村和村民干一點實事,不僅是行善積德,更是本職所在。

        “全國先進個人的榮譽,既是鼓勵,也是鞭策。”全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林健華仍在持續對接扶貧項目,積極落實“四不摘”政策,與廣大扶貧干部努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要將工作想得太難。”他笑著說,“將基礎工作做好,將農村工作做好,這是我應該做的。”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黃宇翔 通訊員 龍門縣融媒體中心 鄔欣欣

      分享到: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