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區實施“六大攻堅行動” 奮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原標題

      惠陽區實施“六大攻堅行動”

      奮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面對外部環境的加速重構和深刻變化,惠陽如何破局求變,開啟新局?

        1月19日,惠陽區委六屆六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惠陽區委書記譚星海向全會作題為《錨定高質量發展 實施“六大攻堅行動”奮力推動惠陽破局求變開啟新局》的工作報告時,提出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實施“六大攻堅行動”,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奮力推動惠陽破局求變、開啟新局。惠陽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何國斌就經濟工作作專題講話。

        融深融灣步伐加快

        與龍崗合作共建“萬億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達成共識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這一年,惠陽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四下基層”“書記面對面”工作機制,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成效。

        2023年,惠陽融深融灣步伐加快,深汕高鐵、深莞惠紅色干線一期等骨干道路主線貫通,融入大灣區交通一體化進程加快。惠陽與大灣區城市建立多層次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與深圳龍崗區合作共建“萬億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達成共識。

        制造業當家基礎更加牢靠,新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3個,完成工業標準廠房招商176萬平方米,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1164家。實施“百千萬工程”構建了上下貫通、協同聯動的指揮體系和“1+7”工作體系,新圩鎮入選省首批典型鎮、平潭鎮新圩村等7個村入選省首批典型村培育對象。

        過去一年,惠陽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年度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8085個、普惠性幼兒園學位2430個,成功創建省健康區,市第六人民醫院成功創三甲,區第二人民醫院一期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穩步提升。

        比較優勢逐步凸顯

        惠陽具備廣闊空間和較低成本

        去年12月,省政府印發實施《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惠陽與龍崗、坪山、大亞灣共同作為高端制造產業組團來建設,將新圩與坪地、清溪共同作為綠色低碳產業組團來建設。

        經過多年的打基礎、抓產業,惠陽發展的比較優勢逐步凸顯。惠陽是全市唯一同時臨近深莞的縣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且有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都市圈發展戰略雙加持,為惠陽打造經濟新增長點、加速新一輪大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利好。同時,惠陽具備堅實的產業基礎,電子信息主導產業規模近千億元,新型儲能產業快速崛起初具規模,產業門類也較為齊全。與深莞等地相比,惠陽具備廣闊空間和較低成本。

        惠陽區委綜合各方面因素,兼顧需要和可能,認真研究,提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6%,其他主要指標做好匹配。考量因素包括三方面:在全市發展大局中展現惠陽擔當、注重引導市場預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

        據介紹,惠陽將始終保持力度不減、銳氣不退,全面實施推動高質量發展“六大攻堅行動”,奮力推動破局求變、開啟新局。

        “六大攻堅行動”是惠陽“破局求變、開啟新局”的抓手,包括實施產業集聚發展攻堅行動、實施發展空間拓展攻堅行動、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實施城市擴容提質攻堅行動、實施強化社會治理攻堅行動和實施干部作風提升攻堅行動。

        其中,在實施產業集聚發展攻堅行動上,惠陽特別提出要破除“零敲碎打”的慣性思維,突出集中集聚集約發展觀念,全力以赴加快推動轉型升級,把產業做大做精、把企業做強做優。惠陽將積極開拓能源電子、汽車電子、低空經濟等新賽道,瞄準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加快鋰電產業布局,推動家具、服裝、吉他等傳統優勢產業向高附加值延伸,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

        頭號工程抓出實效

        推動三產融合打造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會議強調,要深化認識省委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戰略意圖、戰略方向和實踐要求,進一步統籌區的優勢、鎮的特點、村的資源,以走在前列的精神狀態和干在實處的工作姿態,全力以赴把頭號工程一抓到底、抓出實效。

        2024年,惠陽“百千萬工程”將抓好四大工程,即實施產業能級提升工程、實施典型鎮村培育工程、實施綠美惠陽生態建設工程和實施改革創新工程。

        在實施產業能級提升工程方面,著力推動鎮域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建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生產在農戶、基地在鄉村、加工在鄉鎮、流通在縣城、增收在農民”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在實施典型鎮村培育工程方面,聚焦典型鎮“1+4+7+9+N”建設要求、聚焦省級典型村培育、聚焦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加速典型鎮從“平面美”到“立體美”的迭代升級,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鎮村生活一體融合。

        在實施綠美惠陽生態建設工程方面,推深做實林長制,開展縣鎮村綠化工作,探索林業碳匯交易,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康養產業。以淡水河、淡澳河等藍綠空間為軸線,建設沿河節點公園和城市綠道體系,打造通江達海生態綠廊。

        在實施改革創新工程方面,深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引導更多人才、資本、技術投入和服務鄉村。扎實推動農村“三塊地”改革,探索制定農業用地和林地集中流轉指導價,強化產業和項目準入審查,推動集體土地有序有效流轉,實現集約高效產出、可持續發展。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特約通訊員陳丹娜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