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出招垃圾分類:敲門入戶宣傳 舊物積分置換

        “魚骨歸廚余垃圾,那榴蓮殼歸哪里呢?”“生蠔殼又應該放哪?”繼垃圾分類亭建成、垃圾分類桶投放、垃圾分類督導員上崗之后,淡水街道在松嶺社區中區華府創建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又有新舉措。8月4日至8日每天17時至21時,淡水街道辦及松嶺社區的工作人員帶領志愿者們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通過“敲門行動”入戶宣傳和“舊物積分置換”活動,激勵轄區居民參與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垃圾分類、人人參與”文明實踐蔚然成風。

      居民積極參與“舊物積分置換”活動。

        志愿者上門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淡水街道加快推進創建“垃圾分類示范街道”工作,“硬件+軟件”齊上陣。據介紹,從2021年11月開始,淡水街道在轄區住宅小區陸續建設垃圾分類亭、投放垃圾分類桶、制作垃圾分類引導標識牌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欄。今年5月,首批6名垃圾分類督導員在中區華府上崗。他們準時準點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引導居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居民定時定點投放生活垃圾的習慣逐漸養成。

        考慮到居民的作息時間,8月4日至8日每天17時至21時,淡水街道辦及所屬社區工作人員帶領志愿者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通過“敲門行動”入戶宣傳和“舊物積分置換”,廣泛發動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引導有序規范投放,提升知曉率、參與率和投放準確率,為創建垃圾分類示范小區貢獻力量。

        惠陽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巡查督導員鐘偉介紹,10多名志愿者有的是本小區熱心居民,有的是放暑假的大學生、高中生,還有的是社區群眾。上崗之前,志愿者們都經過了培訓,如了解垃圾分類有幾大類、日常生活垃圾怎么分類,并教居民在家先分好類、定時定點投放到小區花園分類垃圾桶……

        這幾天,淡水街道及松嶺社區志愿者化身垃圾分類宣傳者、倡導者、實踐者,在中區華府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帶領下,爬樓入戶,為每家每戶居民“一對一”宣講垃圾分類小知識,派發垃圾分類宣傳單,并為有需要的群眾答疑解惑。同時向居民宣傳“舊物積分置換”活動,倡導居民將家中積存的舊衣服、廢棄電子電器、舊家具等廢舊閑置物品帶到現場置換生活用品。志愿者上門進行宣傳時,不僅通過提問的形式來考居民垃圾分類知識,還伴有有趣互動和深入探討。在有說有笑中,讓居民加深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識。

        舊物積分置換引導垃圾分類文明新風尚

        據統計,此次活動共派出志愿者71人次,入戶宣傳約650戶,派發宣傳單1500張,送出便捷式環保袋400個、宣傳品200份,宣傳覆蓋約2800人。活動引導群眾主動自覺分類投放垃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讓垃圾分類家喻戶曉、入腦入心、見行見效。

        在“舊物積分置換”活動現場,志愿者向過往居民發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及舊物置換宣傳手冊,并現場引導居民將家中閑置可回收物品主動送至活動現場參與積分兌換。本次活動回收舊織物共1454件、廢舊手機34部、廢舊電腦8臺、廢舊電視機6臺以及其他廢舊電子產品120個,此外還有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等物品,可回收物總重量2.1噸。

        接下來,淡水街道將進一步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工作,多措并舉把垃圾分類工作做實做細做好,有效提高居民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準確率,形成垃圾分類文明新風尚。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