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鎮隆羅碧強:荔枝種植土專家 品種改良先行者

        率先嘗試荔枝嫁接方法,他是鎮隆荔枝品種改良的先行者;記錄蒂蛀蟲生長周期,他是鎮隆荔枝病蟲害防治實驗第一人……在惠陽鎮隆,提起羅碧強,果農們都親切喊他“強叔”。他是鎮隆鎮甘陂村村民,也是當地荔枝種植的“土專家”。羅碧強從結婚分家時得到兩棵荔枝樹,到如今發展種植了100多棵。干一行,愛一行。他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從自己摸索經驗到分享指導果農,為鎮隆荔枝增產提質貢獻力量。羅碧強先后榮獲“鎮隆鎮荔枝十大種植匠”“廣東省農業農村鄉土專家”稱號。

        

      羅碧強跟記者分享他的實踐筆記。

        匠心所致

        預測出蒂蛀蟲最佳消殺時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羅碧強從父輩手上接管了兩棵荔枝樹。那時,荔枝產量不高,品種也是價值不高的懷枝,因此收入微薄。為增加家庭收入,羅碧強開始琢磨通過技術改良果樹,實現增產增收。

        聽聞東莞荔枝嫁接技術比較成熟,羅碧強果斷前往學習。從未出過遠門的他看到當地果農們嫁接的果樹,果子又多又好,無比羨慕。他虛心向師傅們請教嫁接技術。除了學技術,他還選購了一小批糯米糍荔枝苗,帶回家實驗。憑借這次所學,羅碧強將懷枝與糯米糍嫁接,驚喜地發現成活率達70%,果園的品種可以明顯改良。

        通過邊種植邊研究,羅碧強發現食品保鮮膜作為嫁接材料效果最佳,很快,他種的荔枝樹越來越多,品質越來越好,周圍的果農們也掀起了“嫁接熱”,羅碧強手把手地教大家學技術,家家戶戶的果樹都在增多,品種也越來越優良。

        蒂蛀蟲是荔枝的頭號殺手,如果管理不當,90%的荔枝都會長蒂蛀蟲,嚴重影響品質和產量。對于防蟲害,父輩們要么靠天吃飯要么重施農藥。可他卻一直在心里琢磨更好的辦法。直到2018年,鎮隆鎮政府邀請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科學家、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陳炳旭到鎮隆開展蒂蛀蟲相關講座,羅碧強終于盼到了“救星”。

        課堂上,為了能獲得專家贈書——《荔枝龍眼害蟲識別與防治圖冊》,他踴躍搶答。有了這場講座加上“寶典”在手,羅碧強開始了研究蒂蛀蟲防治的漫漫長路。如今,這本書依然保管完好,是他日常翻閱的案頭參考。

        每年荔枝花謝掛果,羅碧強就開始“雷打不動”地記錄與研究。“就像吃飯一樣自然,每天不記錄就睡不著。”他在家里用一個小鐵皮箱和礦泉水瓶,搭建了蒂蛀蟲簡易生長環境,每天觀察新增蛹數、化蛹率、化蛹進度等情況,晚上12時準點在本子上做記錄。在一次次樣本周期的研究中,羅碧強摸透了蒂蛀蟲的生長規律及防治方法,預測出蒂蛀蟲的最佳消殺時間,指導果農們在黃金時間消殺蒂蛀蟲,大大提高了鎮隆荔枝的品質。荔枝果肉從以前平均每顆只有10克,口感欠佳,變成了平均每顆有30克,口感香甜。

        樂于分享

        “鄉村振興就是要大家富”

        荔枝作為一種地域性較強的水果,受氣候、栽培條件和管理水平、病蟲害等因素影響,產量大小年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此,羅碧強總結了自己的一套經驗,“主要從肥料、水、葉面肥、下枝條、環割、殺控梢、激素等方面提高荔枝的管理水平。”羅碧強說,比如在施肥上,第一次花蕾期、謝花后、中果前期,要各放2斤左右復合肥,採果后用4至6斤復合肥,露白點時再放一次農家肥(雞屎或者鴿子屎)。

        如今,除了走進果園干活、摸索研究,羅碧強還會拿出很多時間用在網上。每到防治期,羅碧強會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和鎮隆荔枝協會公眾號和村務群進行公告,果農們也就跟著他開展一輪輪蒂蛀蟲消殺、防治。多年來,他也一直默默無聞做著研究,無償地將自己的經驗成果分享給有需要的果農。他說,鄉村振興就是要大家富。

        此外,羅碧強也不斷學習,結合當今“云”便利,通過直播、短視頻的方式,將自己的荔枝種植經驗分享出去,經過時間的積累,羅碧強的視頻也受到了全國各地荔農們的認可,最近一次抖音視頻點擊量達15萬人次。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羅碧強是鎮隆鎮鄉村振興工作的先進代表,希望將來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強叔”。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張偉鋒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