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擬投入上千萬補貼水稻種植 復耕復種補400元/畝

        惠陽區沙田鎮花塘村一片50余畝的耕地原來曾是撂荒的土地,村民陳玄輝、馮偉南承包下來后進行復耕。一顆顆灑在田里的水稻種子冒出了綠油油的小芽,兩三個月后,這些秧苗將長出金燦燦的稻穗。

        日前,惠陽區印發《關于下達2022年糧食生產和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任務的通知》,提出通過落實遏制耕地撂荒的系列措施,力爭兩年基本消除可復耕撂荒耕地,其中今年重點推進15畝以上連片可復耕撂荒耕地的復耕復種,并給予撂荒圖斑復耕復種者一次性補貼400元/畝。

        同時,惠陽今年計劃投入上千萬元用于補貼水稻種植,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確保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惠陽今年計劃投入上千萬元補貼水稻種植,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羅宇 攝

        年內全面完成14218畝撂荒耕地復耕

        花塘村村民陳玄輝、馮偉南曾在外地承包土地搞種植,如今回到村里參與撂荒土地的復耕復種。多日勞作之后,50余畝耕地種上了水稻秧苗。

        在這50余畝耕地中,有34畝屬于圖斑上的撂荒耕地,可享受撂荒圖斑復耕復種補貼。此前撒下的水稻種子,已經長出了綠油油的嫩苗,預計今年7月可收獲稻谷。

        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從省到市將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按照2021年6月下發的撂荒耕地圖斑,惠陽區疑似撂荒耕地面積約14218畝(含已征用),將在年內全面完成。

        惠陽對撂荒的耕地采取責令復耕、代耕和強制流轉等措施推進復耕復種。對撂荒耕地1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格。對連續撂荒耕地2年以上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可統一流轉已荒耕地給第三方耕種或由鎮村代耕代種,甚至收回耕地經營權。耕地早造撂荒后,經動員在晚造仍不復耕復種的,由村(自然村)集體委托第三方或直接負責代耕代種;仍不能落實耕種的,由鄉鎮委托第三方或直接負責代耕代種,代耕代種收益歸耕種者所有。村(自然村)集體、鄉鎮負責代耕代種的,可享受復耕復種一次性補貼用于工作經費。

        惠陽區通過落實遏制耕地撂荒的系列措施,力爭兩年基本消除可復耕撂荒耕地。按照輕重緩急原則,2022年重點推進15畝以上連片可復耕撂荒耕地的復耕復種;2023年逐步完成15畝以下可復耕撂荒耕地的復耕復種;到2023年,基本消除可復耕撂荒耕地。建立解決耕地撂荒的長效機制,杜絕耕地撂荒現象,實現其田有耕者,糧食生產安全有保障。

        撂荒圖斑復耕種植水稻的補貼400元/畝·造

        糧食就是飯碗,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糧食工作的頭等大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

        去年,惠陽在全市率先推出鼓勵糧食生產措施,對種糧農戶進行補貼,有效激活了糧食生產潛力,更“喚醒”了不少“沉睡”多年的撂荒耕地。今年,惠陽繼續實施相關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確保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今年水稻種植補貼分為三項:一是普惠措施,對所有種植水稻的農戶、經營主體、代耕戶等直接補貼200元/畝·造,主要用于水稻種植戶進行機耕機播機插機收、病蟲害防控等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補貼,全年水稻種植面積約6萬畝,預計投入1200萬元。

        二是鼓勵措施,對種植水稻10畝以上的種植戶,在普惠的基礎上再補貼200元/畝·造,全區符合條件的農戶約300戶,預計投入200萬元。三是考核約束措施,對2021年6月15日市農業農村局《轉發省農業農村廳關于認真抓緊做好撂荒耕地核查整改工作的通知》下發的撂荒圖斑復耕種植水稻的,補貼400元/畝·造,主要用于撂荒耕地復耕種植水稻的土地平整、引水、機耕路等生產條件改善的成本補貼,預計投入80萬元。

        也就是,農戶今年若種植1畝水稻,每造每畝可獲得普惠性補貼200元;若種植水稻10畝及以上,每造每畝可獲得補貼400元;若種植水稻的土地屬于撂荒圖斑范圍,還可獲得一次性補貼400元;即1畝最高可獲得1200元補貼。

        上述補貼經村、鎮、區三級匯總、復核后,按規定程序向區財政申請撥付補貼資金,并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補貼對象賬戶。待目標達成,三項補貼最高將超過千萬元。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李冬嫻 羅宇 林小瓊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