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永湖80后陳雪標做新型職業農民 扎實深耕鄉村游

      [報料熱線] 2831000

      原標題:(引)惠陽永湖80后青年陳雪標做新型職業農民

      (主)扎根山野建農場 扎實深耕鄉村游

        近日,天空下起了雨,看著門外淅淅瀝瀝的雨滴,內心期盼已久的陳雪標有些激動:有了雨水,在對面雜草山上種花種果的計劃,終于可以實施了。

        陳雪標是惠陽區永湖鎮老圍下村一名80后青年,他瞅準鄉村游興起的契機,回到村里深耕休閑農業產業,轉型做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村民們眼中“能干的后生仔”。

        

      陳雪標扎根農村將荒野山地改造成農場。

        瞅準鄉村游發展契機返鄉創業

        陳雪標以前從事花木經營行業,市場開拓得還不錯,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正當朋友們羨慕他找到了一個賺錢的好門路時,2015年,他卻突然不往花木生意方面發力了。原來,他有了新的目標:“那時候我發現,越來越多人喜歡去鄉下游玩,欣賞原生態的鄉村風景,品嘗原汁原味的農家菜,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

        認準了的事,陳雪標說干就干,毫不猶豫。利用賣花木積累的本錢,他與村里協商,承包了一片面積達300畝的遠離民居的山谷。陳雪標將花木場剩下的花木移栽到山上,又引種了李子樹、嘉寶果果樹等,同時開辟菜園、在樹下養雞養鵝、利用山溪水灌溉挖魚塘,慢慢地將無人問津的荒野山地變成了生機勃勃的農場。

        積極參加培訓成為農業多面手

        采訪中,陳雪標從抽屜中拿出一本藍色的小本,封面寫著“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發證單位是國家農業農村部。“這個稱號,我以前都沒聽說過,沒想到我還能當上新型職業農民。”對此,他頗感自豪。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

        陳雪標說,過去大家認為,留在村里只能做“泥腿子”“土農民”,不曾想還有另一種活法——做新型職業農民。多年的創業歷練,讓陳雪標深刻體會到,時代不同了,人也得跟著變。做新時代農民,要懂技術、懂市場,還要懂管理,這也是新型職業農民與傳統農民的區別。

        當上新型職業農民,是陳雪標好學上進的結果。他非常擅長從網上查找資料、從朋友處借鑒經驗、從自己的實踐中摸索規律,不斷增強自己的知識和本領。此外,他還喜歡創新,比如養雞,很多養殖戶喂投現成的飼料,他卻用面包蟲等自己配置飼料。幾年下來,陳雪標成了名副其實的多面手,養雞養豬養魚、種菜種果種花樣樣都能拿得出手。遇到游客來吃飯,他也能和妻子一起完成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飯菜。

        “以前靠自學,近幾年政府免費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我看到相關信息都會積極參加。”陳雪標說,市、區農業部門組織的各項培訓讓他大開眼界,同時結識了更多業內專家和各地同樣在農村創業的朋友。

        繼續追夢把家鄉建得更美

        在鄉親們眼中,陳雪標已經小有成就,安穩守業就行了。而陳雪標自己則不滿足于此,他說,自己還在追夢的路上繼續前行,要為鄉村振興多做點事。

        幾年來,陳雪標不斷地調整農場發展思路,由起初的養雞養鴨為主逐漸向休閑觀光轉型。為此,他大大壓縮了養殖規模,騰出更多空間植樹造林,美化綠化。“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讓我深受鼓舞,更加相信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陳雪標告訴記者,幾年來他從國家的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政策中受益匪淺,比如村里道路加快升級改造,進農場的路也實現硬底化,游客出入更加方便。受益的同時,他也想積極為鄉村振興、為家鄉發展多做點事。

        個人資源和能力有限,陳雪標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穩扎穩打。經過6年的開拓,農場已有了一定基礎,山谷里還有一片山坡,是他下一步的建設重點。“我打算在那里建設果園,多品種多樣化種植,讓一年四季都能有花看有果摘,客人隨時來都不虛此行。”陳雪標對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分享到:
      上一篇: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