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東不斷創新模式打造“引才強磁場”,提升才崗匹配精準性
“人才日”“企業家日”活動本周六開幕
“人才公寓的落成為來惠東縣工作的高層次人才解決了住房問題,免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來自惠東縣委、縣政府的關愛。”作為惠東縣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惠東縣人民醫院醫療質量總監胡剛說。正如胡剛所說,惠東縣政府不斷推出誠意滿滿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各類人才前來惠東干事創業,一展所長。5月20日開展的惠東縣“人才日”“企業家日”活動便是吸引人才有力舉措之一。活動開展期間,將召開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產業經濟沙龍以及根據惠東產業發展方向舉辦的新能源產業講座。同時,設置2個茶話會分會場,一個分會場以“新動能新空間新發展”為主題,聚焦海洋經濟極具優勢和潛力的領域;另一個分會場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探索壯大縣域綜合實力。據悉,活動將持續到本月底,后續將陸續開展博士醫療人才服務團“走基層·送健康”活動、惠東縣首屆電商新媒體創新創業大賽以及惠東縣高層次人才嘉年華等活動。
“兩新一老”產業平臺建設一批人才驛站
近年來,惠東縣堅持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特別聚焦制造業當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大力推動大項目、大企業、大平臺、大產業、大環境等建設,同時將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系統謀劃、協同推進,初步形成了科技產業、金融行業良性循環,人才鏈、創新鏈、教育鏈有機融合的良好局面。
惠東縣“人才日”“企業家日”活動開幕當天,將圍繞高質量發展話題開展“共話高質量發展”產業經濟沙龍以及設置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茶話會分會場。
“共話高質量發展”產業經濟沙龍將邀請多名產業專家和企業家,圍繞壯大實體經濟,堅持制造業當家,探索新理念、新技術,挖掘核心競爭力,謀求傳統產業發展的成功路徑,結合惠東縣“兩新一老”(新能源、新材料、制鞋業)產業發展定位,共商惠東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計。
分會場方面,將邀請專家學者、惠東縣直相關部門領導、企業家及高層次人才代表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推進縣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要途徑,結合該縣產業體系,探索新理念、新技術,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探討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全面推進惠東高質量發展。
發展離不開人才。接下來,惠東縣將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優惠政策,培育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型科技型企業。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加快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建設,配合推進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建設,打造綠色能源與新材料研究院中試基地、稔平半島清潔能源新技術綜合應用試驗區。
同時,打造縣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鎮域產業發展集聚區,加快推進人才驛站布局,計劃在新能源、新材料、傳統制鞋“兩新一老”產業平臺建設一批人才驛站。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才驛站工作職責、運行機制和配套服務。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含技工教育),探索創建1所公辦高水平職業學院,推進專科職業教育建設。
探索人才招引“數字化”
人才驛站作為惠東縣引進高層次人才、服務和培育本土人才、聚焦各類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主陣地,是非營利性引才引智的公共服務平臺,是惠東縣實施創新發展和人才強縣戰略的重大舉措。
向海圖強是惠東縣未來發展的主要戰略方向。去年,一方海(廣東)海洋牧場聯合黨委暨人才驛站在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揭牌,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科技專家、企業家、海洋人才等到惠東交流對接、創新創業,走出一條柔性引才的新路子,為惠東縣海洋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技術支撐、智力支撐、創新支撐,繪就共謀發展的“同心圓”。
惠東縣“人才日”“企業家日”活動開幕當天,將聚焦“海洋經濟極具優勢和潛力”設置茶話會分會場。屆時,將邀請專家學者、惠東縣直相關部門相關負責人、企業家及高層次人才代表圍繞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前景,結合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裝備、水產種業及深遠海養殖、海洋生態經濟、海洋金融等進行交流研討,探索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新業態、新路徑、新模式。
除了海洋經濟,新能源是未來惠東發展的主要產業。針對這一情況,惠東縣將在活動當天召開“新能源產業講座”,邀請材料科學領域教授以“聚焦融合發展 助力能源變革”為主題,暢談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加速推動惠東新能源產業創新集群高質量融合發展。
接下來,惠東縣將探索人才招引“數字化”,通過數字系統歸納收集用人單位崗位缺口信息和人才就業需求,實現人才一網通覽、崗位一站歸集、才崗一鍵匹配、結果實時反饋的全流程一體化引才,提升人才供給與需求匹配的精準性。建立產業發展的有效人才供給機構,采取“剛柔并舉”的人才引進方式,不斷增強人才吸引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同時,圍繞該縣實際發展需求,切實做到靶向引才,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對接中大、華工、華師、華農等高校,開展“人才招聘校園行”活動,積極宣傳該縣各項惠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來惠東干事創業。探索“產業+人才”“項目+人才”引才模式、“院校+園區+企業”合作模式,給予帶項目、帶技術入園創新創業的人才或團隊一定的資金支持,打造“引才強磁場”,推進“人才大匯聚”。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