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500尾人工繁殖黃唇魚首次放流珠江口
為全球極度瀕危物種,在惠東成功人工繁殖
惠州日報訊 (記者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 李文聰)日前,一批在惠東縣人工繁殖成功的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黃唇魚躍入珠江口深圳灣海域。據介紹,這是我國首次放流黃唇魚。
放流活動現場。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 攝
當日上午,在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現場,體長平均28厘米的500尾黃唇魚輕盈地擺動尾巴,游向大海。“希望能夠讓黃唇魚更好地適應海域的環境,更好地生存生長。”廣東省鰉鯨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顏闊秋介紹,這批黃唇魚是在惠東縣港口人工繁殖成功的,黃唇魚原有的棲息地在珠江口。
“黃唇魚是珠江口一種稀有的魚類,這是首次在我國放流。”深圳市漁業發展研究中心總監馮衛權說,黃唇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受自然環境和過度捕撈影響,近年來,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瀕臨滅絕,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經過多年技術攻關,2022年,黃唇魚在惠東縣成功實現人工繁殖。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博士梁肇輝認為,黃唇魚放流珠江口,是我國在黃唇魚保護工作上的有益探索。通過放流活動,增加整體種群的數量,從而可以有效地、持續地利用黃唇魚這個資源,這對整體保護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多樣性有很大的幫助。
據了解,位于惠東縣港口的廣東省鰉鯨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擁有黃唇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人工繁殖許可證”的企業。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全球極危物種黃唇魚于去年7月在惠東成功實現人工繁殖,在國內首次實現人工調控條件下多次自然產卵。
黃唇魚
黃唇魚為近海暖溫性稀有底層魚類,棲息于近海水深50米至60米海區,通常生活在海水、淡水交匯的河口海域;幼魚棲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黃唇魚為肉食性魚類,以小型魚類和蝦、蟹等大型甲殼類為食,幼魚則以蝦類為食,主要分布于我國廣東珠江口海域、浙江杭州灣舟山海域、福建閩江口泉州灣海域等江河出口海域。
黃唇魚。
黃唇魚的肉并不特別,其最貴的部分在于魚鰾。魚鰾曬干后就是魚膠,藥用價值很高。由于環境惡化以及過度捕撈,黃唇魚蹤跡一度難覓,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賴金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