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到蘿卜地除草(資料圖片)。
新年伊始,走進鐵涌鎮小屯村蘿卜種植地,只見綠葉蒼翠、白白胖胖的蘿卜格外誘人。冬日暖陽照在忙碌的黨員干部和村民身上,大伙正忙著采摘蘿卜、裝車運輸……
“今年菜脯的價格翻了一番!說起來還得夸夸我們的干部。田里、曬場、包裝間,隨處可見‘紅馬甲’。”村民林貴榮告訴記者,在鎮村干部的全程參與和技術指導下,村集體經濟總算有了新的突破。
明確方向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來,鐵涌鎮以黨建為引領,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如何因地制宜開發“一村一品”,結合文旅及電商銷售打開特色農產品的銷售路子,成了鐵涌鎮黨委書記賴土坤放心不下的事情。他常常召集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研討壯大集體經濟的具體舉措,經過鎮村努力挖潛,小屯菜脯、赤岸蠔、考洲洋海鴨蛋等特色農產品均已產生品牌效應。
小屯菜脯是鐵涌鎮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該村立足地域資源稟賦優勢,以“創品牌、興產業、強經濟”為目標,強謀劃,找準發展方向。鎮黨委副書記、駐村領導鄧鋒帶領村“兩委”干部不斷探索適合本村產業發展新路徑,與村民返租7畝土地用于種植蘿卜、曬制菜脯,打造“一村一品”,助力村集體經濟實現新突破;創品牌方面,開創小屯菜脯新格局。鄧鋒帶領的團隊,設計品牌形象、升級產品包裝,堅持回歸質樸工藝,以此保障產品核心競爭力和提升產品附加值。目前,小屯菜脯討喜的禮盒裝已成為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的不二選擇。
凝心聚力
激發村集體經濟活力
鐵涌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帶頭作用,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一是鎮村合力,激發集體經濟活力。駐村工作組與村“兩委”干部身體力行,全程參與到蘿卜選苗種植、除草追肥、病蟲防治、加工銷售等各環節,既節約成本、增收創效,又能在干農活時拉近干群關系,村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村干部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良苦用心。二是黨群同心,做優做強集體經濟。村“兩委”提供靈活就業崗位,聘請村民制作菜脯,并堅持人工切片、草地曬制,秉承當地傳統制作工藝,保障小屯菜脯質樸口味。三是雙線發力,拓寬銷售渠道。線上,開設微商店鋪;線下,主動對接商超、企事業單位食堂,解決了銷售渠道,增強了村“兩委”干部擴大生產、打響品牌的信心。
下一步,鐵涌鎮小屯村計劃拓展種植規模,結合鐵涌獨有的“稻稻薯”一年三熟種植模式,依托省級馬鈴薯產業園的區位優勢,打造集觀光旅游、研學體驗于一體的開心農場,讓三產融合的發展成果惠及小屯村,助力鐵涌鎮鄉村振興,書寫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新篇章。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洪鵲兒 通訊員梁桂花 黃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