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謀人才就是謀未來。”昨日,惠東縣委書記郭武飄在該縣召開的惠東縣委人才工作會議上如是說。
惠東縣將堅持用事業引才聚才,著力打造幾支人才隊伍,讓人才和惠東一起成長。堅持人才環境和營商環境一起抓,出臺真金白銀優厚政策,提供真心實意的優質服務,不斷改進人才服務方式。并根據需求精準挖掘人才。通過完善“引育留用”全鏈條,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才強縣建設窗口樣板。
惠東激勵爭先創優,構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制度體系。
事業聚才
力爭2025年引進3名領軍人才
“現在碰到腦出血這樣的病,我們都不用專門跑到大醫院看了,在惠東就行。”這樣的信息令人振奮。據介紹,此前,腦出血等重大疾病在惠東縣內無法進行介入治療,自從該縣引入專科人才后,扭轉了局面。如今的劉揚是惠東縣人民醫院心血管介入科主任兼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數十年的從醫經驗,積累了一身專業本領。2018年,惠東縣成功將其引入,劉揚的才華得以充分施展。作為惠東縣心腦血管學科帶頭人,劉揚牽頭組建了心血管介入室,開展了各類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完成各類手術近3000臺次,四類手術1300余臺次(包含各類復雜病變及左主干病變,心源性休克等高危病例),其中冠脈內OCT術是惠州市首例,手術量和技術水平居惠州市前列。
一直以來,惠東縣堅持以事業吸引人才,給予人才盡情發揮所長的機會。劉揚就是其中之一。據悉,劉揚昨日獲評為惠東縣“山海人才”,同日獲得該稱號的還有張珊珊、許校彬、盧永泉等人。
惠東縣將堅持用事業引才聚才,圍繞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等支柱產業,實行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培育機制,鼓勵企業搭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臺,推進企業培養和引進創新型人才,力爭到2025年,引進3名領軍人才和5個創新創業團隊。積極舉辦、組織參加各類高技能人才賽事,激勵爭先創優,讓人才體會到在惠東也有廣闊的人生舞臺。加快建設鄉村振興人才驛站,設立“鄉村青年創業基金”,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生態。
同時,實施“惠東商界精英”培育行動,探索對重點扶持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傳統優勢產業領域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實施政府差額補貼培訓。
青年是創新創業熱情最高的群體。惠東縣將建立人才成長關注機制,建立“山海青才”庫。探索建立粵港澳青年人才創業基地,實施卓越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行動,每三年遴選若干青年科技人才予以重點支持。搭建學術交流、專業研修、項目研討、產學研對接等平臺載體,讓他們在惠東扎根創業。
服務留才
為人才松綁讓專業人做專業事
讓人才助力區域發展,關鍵在于留住人才,而留住人才的關鍵在于服務。
惠東縣將緊貼人才工作需求。完善交通、醫療、教育、商業等公共設施,建設一批人才公寓,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探索設立人才創新創業基金,推行“人才貸”服務,為人才提供專業化、個性化金融服務。完善人才配偶安置機制,協助解決高層次人才配偶就業,想方設法幫助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同時,當好人才“粉絲”,關愛人才,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解決好人才關心關注的“關鍵小事”,強化人才醫療保健服務,探索在縣人民醫院開設人才就醫服務專窗,保障高層次人才在惠東縣指定醫院享受優質醫療服務,讓各類人才在惠東舒心生活、安心工作。講好優秀人才故事,加大人才表彰激勵力度,對授予榮譽稱號人才給予獎勵。
除了服務之外,惠東縣還將加快構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制度體系,讓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放手讓用人單位去解決,糾正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傾向,給用人主體多一些自主空間、少一些越俎代庖,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
積極為人才松綁,打破條條框框才能讓人才放開手腳,輕裝上陣。按照“專業對口、人崗相適”原則,統籌推動不同專業人才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雙向交流使用,讓專業人做專業事,使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避免人才資源浪費。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發揮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協會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更好地讓人才評價人才、專家遴選專家。
精準育才
建立本土優秀人才資源庫
在惠東縣城一住宅小區,每逢周末畫家周玉添都會來到小區花園,一支畫筆,一張宣紙,小區的一景一物躍然紙上。作為土生土長的惠東人,周玉添在工作之余,深入家鄉的古村落尋訪古跡,希望將家鄉的美景畫出來,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鄉。曾經名噪一時的三幅惠東縣“抗疫”《基層一線戰疫圖》就是出自他手。人盡其才,惠東縣決定授予周玉添“優秀鄉土人才”稱號,讓其盡情施展才能,畫盡惠東山水,讓更多的人認識惠東。
除了引入外來人才外,挖掘本土潛力也是一種獲得人才的方式,周玉添就是其中之一。惠東縣多年的發展證明,本土人才是該縣人才資源的主力軍。
對此,該縣將多渠道、全方位開展本土在外人才的信息摸底,核實外出優秀人才基礎信息,建立本土優秀人才資源庫。充分發揮統戰、僑聯、商會、同鄉會等作用,定期召開外出人才座談會,密切與外出人才聯系,加強與本土優秀人才溝通交流,增進本土人才對家鄉的情感認同。并謀劃設立“回歸創新創業園”,為回流惠東籍青年人才打造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構筑人才集聚“磁力場”。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