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鄉道去梁化梅園游玩的游客,很容易被梁化鎮水聯村內矗立的那座古塔文昌閣所吸引。此前,歷經300多年的風風雨雨,三層的古塔略顯破敗。如今,古塔已是另一番模樣,經過近期修復,古塔塔身整潔明亮。據悉,未來這里將打造成當地特色特產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文化傳承場所,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設文昌閣文化公園。
修復后的文昌閣塔身。
文昌閣古塔距梁化國家森林公園(梅園)約8公里。據《惠東縣梁化鎮志》記載,古塔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九年間(公元1690年),為樓閣式塔。該塔由磚、石、土構筑,塔身呈六角形,高三層,通高約15.5米。東面設拱卷門,內設木梯繞壁而上,二、三層開始逐層向上分收,分別在東面開拱卷形和圓形窗,其余五面均開有規形窗。外墻各層之間以棱牙磚挑疊澀出檐,六脊盔形頂,塔剎頂端置寶葫蘆,塔底面積約27平方米。二層窗額灰塑黑色行體“文昌閣”三字。
文昌閣古塔據傳為鎮河之塔,清康熙年間,梁化遭遇了一次特大洪災,當地群眾損失慘重,當時由于水利建設技術不發達,人們便建了這座塔,以祈求將洪魔鎮住。1978年10月,惠東縣人民政府將文昌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幾百年風雨過去,文昌閣損壞嚴重,人們希望修復文昌閣古塔,保護歷史文化。在市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陳嘉聲就提出《關于搶救修復梁化文昌閣古塔的議案》,而后轉為建議落實。
隨后,惠東縣立即著手對文昌閣古塔進行修復。文昌閣古塔理事會向廣大鄉親和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發出倡議,號召大家共同對文昌閣古塔進行維修加固和完善塔身周邊基礎設施建設,為群眾、游客提供一個參觀、學習、游憩、休閑的場所。
如今,塔身修復已基本完成。未來,惠東縣將繼續做好文昌閣的保護和利用,進一步完善文昌閣文化公園建設規劃,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努力把項目建設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旅游品牌。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特約通訊員曾世立 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