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鎮平政村黨群合力引水入田。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特約通訊員廖素芳 通訊員林建文 攝
5月4日傍晚,大雨傾盆而下。惠東縣鐵涌鎮黃坑村的老鐘臉上終于有了笑容。老鐘務農半輩子,種植早稻是他家的重要經濟來源。去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度的極端少雨天氣,愁壞了老鐘。雖然該村緊挨著黃坑水庫,但灌溉用水仍不足,這場及時雨讓老鐘笑逐顏開。
據介紹,惠東縣今年計劃春耕春種面積40.79萬畝。為確保春耕順利,惠東縣啟動抗旱應急資金投入到春耕生產中。據統計,全縣共投入抗旱資金424.63萬元,用于購買抽水機、柴油、打井機以及維修灌溉渠道等。此外,各級政府部門也采取多種措施,如疏浚河道、挖深水井、引水灌溉等,力保春耕順利進行。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努力下,目前惠東全縣春耕進入尾聲。
開源取水
政府出錢打井保春耕用水
黃坑村里有綿延數十畝的稻田,碧綠的秧苗如同一片綠色海洋。黃坑村是鐵涌當地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村莊,除了冬種馬鈴薯外,早稻也是當地村民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如今,秧苗種下已接近一個月,長勢還算良好。以往,田里的灌溉水來自附近的小河和水庫,但目前灌溉水比較緊張。“今年以來都沒下幾場雨,田里的水也不太多了。”村民老鐘說。記者了解到,盡管用水緊張,但仍能基本滿足目前稻田所需。
“我們這邊已經打了水井,抽水灌溉,打水井都是政府出錢。”在稔山鎮壩仔村田間地頭,不少農民正在田間勞作。目前,該村早稻種植基本完成。村民羅阿姨說,由于降雨量比較少,地里水分不足,很多村都使用抽水機抽水灌溉農田。盡管如此,原有的水井仍然不能滿足所有村民的需求。為此,當地政府給村民增挖了多口深水井,以便村民進行早稻種植。羅阿姨說,今年馬鈴薯采收較晚,水稻種植也相應晚了十多天,預計水稻收成期也將相應推后,將在大暑節氣后收割。
在大嶺街道春光村,大片水田里一排排秧苗排列整齊,宛然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景畫。據介紹,該村大部分田地都是種植水稻,面積上千畝,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水稻種植。由于該村采取的是水稻機械化直播技術種植,因此,在4月中旬,該村就已經完成九成以上的耕地耕種。據了解,大嶺街道今年計劃春耕面積38500畝,其中,糧食作物水稻、玉米、番薯等種植面積共32258畝。
據介紹,惠東縣現有耕地47.6萬畝,今年全縣計劃春耕春種面積40.79萬畝,其中早稻20.6萬畝、玉米1.61萬畝、蔬菜10.22萬畝、花生6.7萬畝、蕃薯0.99萬畝、其他農作物0.35萬畝。受干旱天氣影響,春耕春種總體進展較往年偏慢,計劃改種耐旱作物玉米面積2.32萬畝。目前,春耕春種已接近完成。
調整結構
農戶響應號召改種較耐旱作物
“幸好有政府的幫助,水稻才順利種下去。”惠東縣安墩鎮新村村村民馮叔說,今年天氣干旱,春耕開始時,由于缺水干涸,遇到了耕種難題,新村村對口幫扶單位市林業局得知這個情況后,立即為村民們購買了一批抽水機,幫助村民解決耕作難題。
“今年雨水很少,我們這邊都要用抽水機從山塘水溝里抽水上來用。”馮叔說,然而農戶眾多,抽水機嚴重不足,困擾了村民。就在此時,對口幫扶單位適時伸出了援手,通過單位撥款、村“兩委”工作經費開支等方式,立即購買了6臺小型抽水機用于農田灌溉。為確保不誤農時、盡快春耕,市林業局駐村干部還和村“兩委”干部一起,頭頂烈日,下田協助村民灌溉。經過幾天的共同奮斗,新村村160余畝農田均實現了正常耕作。如今,馮叔家的稻田秧苗長勢喜人,一直緊鎖眉頭的馮叔終于露出了笑顏。
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馮叔的水稻耕種得以順利進行。而位于鐵涌石橋村的老黃面對困境卻另辟蹊徑。在他看來,水稻需水量太大,如今的極端少雨天氣,很可能會影響水稻的生長而最終影響收成。為此,他響應政府號召,改種比較耐旱的甜玉米。老黃說,近年來,得益于冬種馬鈴薯技術和種植模式的創新,新的甜玉米品種也得到了推廣,“玉米不需要這么多水,也不需要怎么打理,算是比較省心的。”老黃說,村里也有一些村民跟他一樣改種甜玉米。目前,已經完成玉米種植,長勢良好。
九龍峰旅游區鳳崗村村民尹志池為保春耕順利,用起了高科技。尹志池家里種植水稻20多年了,以前靠人工耕種時,種植面積不大。近幾年來,尹志池接觸到機械化耕作技術后,擴大水稻種植面積至200多畝,從稻田平整到插秧、收割等幾個環節都用上了機器。4月中旬,他為順利耕種,用上了水稻直播無人機。據介紹,無人機直播其實就是把前期浸泡好并長出小芽的稻谷裝到無人機上,直接撒播到稻田里,然后等待其后期生長成為秧苗。這就節省了前期的育秧苗以及后面的插秧環節。
資金保障
全縣投入抗旱資金超424萬
正值春耕農忙時節,偏逢天氣久晴無雨,多祝鎮多地春耕用水難成了農民的煩心事。為幫助農民不誤農時開展春耕,多祝鎮黨員干部主動作為,到該鎮大徑、水口等村全面排查支渠毛渠、老舊溝渠,調配挖掘機、頂管機等機械開挖鋪管,積極動員各村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投入到疏渠清淤工作,確保水系末端引水溝渠暢通。八維、河南等村黨(總)支部大力引水確保春耕順利進行。據悉,該鎮投入26臺抽水機,從山塘、水庫、河流等水源地合理科學調度,引水入田灌溉,有效緩解了春耕用水問題,保障農田完成正常耕作。
據介紹,今年以來,惠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春耕生產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工作來抓,在各鎮(街道、旅游區、度假區)的微信群、宣傳欄宣傳支持水稻生產的補貼措施、抗旱指導措施等。惠東縣農業農村局印發了《關于杜絕水稻撂荒抓好春耕生產的緊急通知》《關于惠東縣2021年支持水稻生產有關補助申請事項的通知》等多個文件,力促春耕順利進行。
今年以來的極端少雨天氣嚴重影響了早稻糧食生產。旱情發生后,惠東縣積極應對,受旱比較嚴重的鄉鎮緊急啟動抗旱應急資金投入到春耕生產。據統計,惠東全縣共投入抗旱資金424.63萬元,用于購買抽水機、柴油、打井機以及維修灌溉渠道等。同時,該縣各級各部門主動協調動員保春耕。主動加強與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協調聯動,管好用好山塘、水庫現有水資源;動員種植大戶、群眾自力更生積極抗旱,充分利用好河道水源,采取人力、機械動力等有效手段抽水到田。此外,4月8~9日在白盆珠鎮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春耕期間,惠東縣農技推廣中心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接下來,惠東縣將按照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要求,把抗旱保春耕工作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加大資金投入,用于補貼打水井、購買抽水機等。同時,加強農技服務,分類指導抗旱。充分發揮農技力量,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推廣節水生產技術,特別是針對秧苗超齡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延緩秧苗老化,減少帶來的產量損失。此外,對沒有辦法獲取水源種植早稻的地方,及時引導改種玉米、番薯等相對耐旱的糧食作物。
◆相關新聞
多措并舉確保 居民正常用水
5月1日,黃埠居民家中的自來水流量有了喜人的變化。水量的增加,源于新建的供水管道投入使用。
因極端少雨天氣,惠東各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尤以吉隆黃埠地區比較突出。為緩解旱情,惠東縣緊急實施擴供工程,從稔平半島供水工程新增供水管道到吉隆黃埠地區,并投資約600萬元緊急新建一條供水管道直接向黃埠地區供水。
新建一條供水管道直接向黃埠地區供水
自去年9月份以來,惠東縣持續少雨。據該縣氣象部門統計,今年1至3月,惠東國家氣象觀測站錄得雨量僅為55.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7%。受此影響,該縣部分區域水源地水庫蓄水量不足,特別是黃埠地區情況較為嚴重,一度出現居民用水緊張的情況。
為此,惠東縣采取多項措施,努力緩解居民用水問題。今年年初,稔平半島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從根本上解決了稔平半島居民飲水問題。然而,雖然飲水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極端少雨天氣還是讓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了影響。為此,惠東縣決定在稔山大埔屯海濱城水廠新增一條DN250供水管道,每天可增加供水約1萬立方米。同時,緊急實施補水計劃,從稔平半島供水工程取水補充到海濱城水廠。
同時,為長久解決用水問題,惠東縣投資約600萬元緊急新建一條供水管道直接向黃埠地區供水。據介紹,該管道全長約10.5公里,設計規格為DN315。該工程已于4月17日正式開工,5月1日已經實現了通水。
除了實施緊急工程外,當地政府還組織縣、鎮消防部門利用消防車向黃埠地區緊急送水,每天設置15個送水點,每個點安排一部消防車送水。組織志愿者協會和愛心企業開展送水活動。采取開挖新水井和啟用老水井相結合的措施,組織群眾利用水井取水,解決基本用水需求。目前,黃埠鎮共開挖新水井13口、啟用老水井32口。惠東縣還加強了對天氣的監測和預報預警,采取現代科技手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今年以來,全縣共組織實施人工增雨作業5次,發射人工增雨火箭彈20枚。
接下來,將重點推進稔平半島供水工程向黃埠、吉隆地區直接供水,目前已啟動區域內供水企業并購整合工作,盡快實現區域供水一張網、聯調聯供一盤棋,徹底解決吉隆、黃埠地區用水問題。
開展應急搶險演練,提前做好防汛準備
據介紹,今年1月1日~4月20日,惠東縣國家氣象觀測站錄得累計雨量61.4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為此,惠東縣強化組織領導,立足最不利的情況,做好“防大旱、防久旱”的各項準備,本著“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則,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生產用水,打好抗旱攻堅戰。
惠東要求各單位突出重點,結合各自的資源和技術優勢精準施策,時刻堅持把群眾飲水擺在突出位置;同時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協調,保障旱情旱災信息報送及時、規范、統一,為該縣防旱抗旱工作提供科學決策。
此外,結合今年汛期形勢,惠東提出要提前做好防汛各項準備工作,防止“大旱之后出現大澇”。日前,惠東縣公路事務中心聯合惠州大道東段延長線改建工程施工單位,在稔山大墩村橋頭舉行汛期公路交通阻斷應急演練。
在稔山大墩村橋頭,工作人員現場模擬因極端天氣導致發生山體滑坡,泥土倒塌堆積在該路段公路上,致使公路交通中斷。惠東縣公路事務中心啟動應急搶險預案,應急搶險隊伍快速反應,及時清理泥土、樹木等障礙物,經過緊急搶修,及時恢復公路交通。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特約通訊員黃少卿 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