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一年的支教時光就要過去了,回想起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冗渡中學支教幫扶的點點滴滴,談起那里的老師無怨無悔地努力工作、孩子們的淳樸與勤奮,惠州市河南岸中學的英語老師陳思藝滿是感動。用愛回饋愛,在冗渡中學“惠城班”擔任班主任和英語老師的一年支教生涯中,陳思藝同樣傾盡所能,讓這個班級的孩子心中充滿愛、眼里充滿光。
陳思藝帶領學生們開展志愿服務。
打造班級文化,布置“我們的家”
去年8月底,陳思藝初到冊亨縣冗渡中學支教幫扶,抱著不懂就問的態度,在冗渡中學老師的幫助下,開始了班主任工作。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軍訓中,陳思藝一邊適應環境和學生,一邊了解當地的教學情況和孩子們的基本情況,并帶領孩子們在軍訓中初戰告捷,獲得“優秀班級連隊”稱號。
在優美的環境中學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剛邁入新的學校、新的班級,只有讓孩子們擁有“歸屬感”,才能安心在課室里學習。于是,“惠城班”有了《我們的班級,我們做主》的主題班會,孩子們積極參與課室的布置,營造舒適的班級環境。“我們的家”有閱讀角、班務欄、班級明星、學習園地,還有語文、英語、數學一角等。
在“惠城班”,班級管理的理念——“團結、自信、勤學、靜思”醒目地張貼在教室墻上,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把團結放在第一位,建立團結穩定的班級,這是班級管理里最基本的要素。”陳思藝說,在主題班會和日常班級管理的熏陶下,孩子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把每一節課當成示范課
陳思藝非常注重勞動教育的開展,在冗渡中學的班級責任田里,孩子們拔草、松土、挖坑、播種。住得近的幾個孩子還跑回家里,取來肥料——曬干的糞土,給剛播下的種子施肥。
陳思藝常常帶著學生,在校內外參與各種活動,在體驗教育中感悟道理。“有一次我們四位老師帶著學生去當地一家圖書館開展志愿活動。”陳思藝說,來到圖書館,同學們積極主動、分工明確、組織有序,分4個小組開展志愿活動,對雷鋒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紛紛表示以后要把更多的熱情投入到幫助他人的行動中,弘揚雷鋒精神,參與志愿服務,努力學習,走出大山,有了成就以后回饋養育自己的家鄉。
在英語教學上,由于惠州市的英語教材與冊亨縣不同,陳思藝在了解教材后,結合當地學生的情況和新課標要求,慢慢探索出一套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案和教學過程,設計出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和練習課等不同課型。教學之余,她利用晚修自習時間,根據學生的水平程度,進行培優補差,努力提高孩子們的基礎,讓優生更優、弱生進步。
應學校需求,陳思藝還和本地一名老師在全校開辦英語社團,培養孩子們用英語講故事、演講、話劇表演的能力,增添英語學習的樂趣,也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經過一個多月的社團活動,孩子們在一定程度上愛上了英語,也培養了孩子們學英語的自信心。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涂堅 通訊員黃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