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橋東:豐富東江夜游,建時尚魅力旅游島

      原標題

      橋東街道實施四大行動,錨定城市經濟發展區定位,建設時尚魅力旅游島

      文旅商融合,打造“六東”文化游徑

        惠城區作為中心區,在市區一體發展格局中,文旅商貿經濟發展首位優勢明顯。橋東街道,作為千年東江商埠,近年囊括多個國家級和省級文旅“金字招牌”,古街文旅、電商直播等新經濟業態屢次“出圈”,是惠城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勇立高質量發展潮頭,文旅商融合唱大風。橋東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惠強說,在落實“百千萬工程”上,橋東街道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錨定城市經濟發展區定位,凝心聚力實施“四大行動”(以旅促商、以水活城、以網興業、以城聚人),打造時尚魅力旅游島,為“打造‘四個惠城’、全面建設一流中心區”作出橋東貢獻、實現橋東作為。

      水東街是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以旅促商

        水東街打造非遺特色街區、全國影視拍攝基地

        橋東作為一個成熟的商貿文旅住宅區域,面臨“老城區無工無農,沒有增量土地”的發展局限。破題高質量發展,得有一個能帶動全局發展的突破口。

        “橋東要重點開展‘以旅促商’行動。”楊惠強說,從城脈、文脈、商脈傳承發展角度出發,讓積厚流光的老城底蘊與躍動升騰的現代活力交相輝映。

        老字號匯聚,煙火藏橋東。今年伊始,春節、五一、清明、端午等多個假期,國潮嘉年華、非遺嘉年華、不夜古街、東坡對話等主題活動輪番在水東街舉行,街區“季季有主題、月月有重點、周周有亮點”,人山人海的水東街讓人感覺逛不夠、玩不夠。

        “古街品牌得持續出新出彩。”楊惠強說,將培育壯大文旅商融合消費新業態,推動老字號等國潮品牌集聚發展,打造全國影視拍攝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文旅新地標、非遺特色街區。

        持續推動“品牌立街”,擦亮水東街作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招牌。在惠城區水東街提質專班助力下,橋東成立了水東街事務管理中心,深入推進水東街、鐵爐湖等歷史文化街區,在招商、建設、推廣中提質升級;盤活嘉祐寺、歸善學宮、江逢辰故居等文化遺產資源,構建以東坡文化為首的“六東”文化游徑。

        以水活城

        豐富東江夜游,打造活力濱江經濟帶

        作為我市的黃金寶島,橋東襟江帶河,東平島由東江、西枝江、新開河三條“金腰玉帶”環抱而成,坐擁20多公里江河岸線。“東平島面積是廈門鼓浪嶼的兩倍,環島長度9.9公里,像東平島這樣環水生態與古城文化互相映襯的島嶼,放眼整個東江流域僅此一個。”楊惠強說。

        水岸線資源如此豐富,激活江岸濱水資源,開展“以水活城”行動勢在必行。

        賞東江夜景,領惠州風情。今年大年初一,東江游在合江樓碼頭重啟,東江兩岸夜景風光盡數游賞,游船可舉辦生日派對、商務會議、水上婚禮,“船在江上行,人在景中游”夜游惠州成賞心樂事。

        以水為媒,聯城帶鄉。東江游開通后,橋東東平村農家樂餐館一到飯點,座無虛席,村(居)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熱鬧的食肆氛圍,接連不斷的人流量,讓東平村黨委書記劉志宏在打造精品村上信心滿滿。“接下來,東平村將搶抓落實‘百千萬工程’機遇,推動東平村由干凈整潔村向美麗宜居村、精品村蝶變。”劉志宏說,村莊以文興旅,修繕活化利用梁氏圍屋、翟氏宗祠,講好家教家風故事,融入“六東”文化游徑中。鄉村以水活景,打造鄉情濃郁的“水文化”主題公園,升級建設集人文景觀、文創休閑、特色餐飲于一體的濱江綠色休閑帶,推動老村莊向精品村煥新。

        以水帶村、以水活城,橋東將放大東江、西枝江、新開河獨特的水生態優勢,實施環島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整治提升計劃,引入國潮IP、精品餐飲、精品民宿等業態,豐富東江夜游活動、延長東江夜游航線,實現途中品河鮮、聽古音、賞江景,豐富其間和周邊業態,打造“潮生活+夜時尚”的活力濱江經濟帶。

      橋東被兩江圍繞,文物古跡眾多,文旅資源十分豐富。

        以網興業

        激活“互聯網+”新業態,壯大實體經濟

        落實“百千萬工程”,橋東商創來助力。橋東是廣東省首批“互聯網+商創”產業園區,近年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各產業中的滲透融合,通過“數智強鏈”“數商興農”“商創提質”,賦能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看看橋東活躍著的“互聯網+”新業態:“數智強鏈”,僅上半年惠州飛訊軟件,服務數字化車間、互聯工廠和鏈主工廠100多家,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數商興農”,橋東電商產業園加強“農電”“農超”等產銷對接,帶動就業3000多人,電商直播收入達5億元,產業園被認定為惠州市鄉村振興網紅直播基地,成為我市最活躍的互聯網商圈之一;“商創提質”,廣東谷通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助力餐飲、娛樂、教育培訓等生活性服務企業營銷數字化轉型,營收2822萬元,同比增長15.3%,讓服務業“上云提速提質”……

        楊惠強說,接下來,將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計劃,激活“互聯網+”新業態,壯大實體經濟。打造數字化服務商集聚區、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促進土特產“觸網上線”“出村進城”,助力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就業增收。

        以城聚人

        打造城市會客廳,升級東平“文旅島”版圖

        橋東,是千年惠州縣城文化的起始地。打響一座古城名堂,擦亮城市惠民品牌,凝聚四面八方人氣。

        “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完了!”今年三月,在水東街合江樓舉辦的“巾幗創業幫幫——尋找家味道”公益集市上,蘆洲村民何維娣代表家鄉,現場售賣自家的釀豆腐、各式艾粄、灰水粽、糕點等,成為最熱攤位,原汁原味的惠城味道被來自各地游客紛紛點贊,還帶旺自家“農家小院”民宿的假期房間預訂。

        古城古街不僅是獨立的旅游景區,更為整座城市引流變現,是窗口,是鏈條,也是紐帶,展現城市深厚多彩人文,鏈接城市多方資源,調動城市更多活力。

        比方說,在“五一”期間舉行的水東街非遺嘉年華活動,我市32項美食制作技藝現場展示,10項非遺展演體驗,28項省級非遺項目圖文博覽,是視聽味覺盛宴,也讓人沉浸式感受最美鄉愁。吸金能力也不容小覷,以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為例,水東街一期日均客流4.5萬人,日均營業額約120萬元。

        楊惠強介紹,目前,東平時尚魅力旅游島“六東”文化游徑雛形基本呈現。接下來,橋東將圍繞打造城市會客廳,進一步完善升級“六東”文化游徑,以“繡花”功夫活化利用歷史街區、老舊街區,增建一批“口袋”公園、惠享書吧、健身路徑,培育一批主題文化社區、精品村、文藝小店,著力把橋東打造成都市青年才干文創商創聚集區,煥發古縣城古街新生力、新活力。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程理均

        四大行動

        ●以旅促商行動

        ●以水活城行動

        ●以網興業行動

        ●以城聚人行動

        “六東”文化游徑

        ●蘇東坡寓惠文化游徑

        ●水東騎樓商埠文化游徑

        ●東湖抗日救國紅色文化游徑

        ●東平窯陶瓷文化游徑

        ●東江夜游文化游徑

        ●東江客家文化游徑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