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汝湖:開發4條精品游線路發展城郊型經濟

      原標題

      汝湖積極構建“農業+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奮力建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

      開發4條精品游線路發展城郊型經濟

        以西園為發展主引擎,壯大實體經濟,全鎮在談項目16宗,在建項目27宗,預計總投資47.9億元;推進1.75萬畝甜玉米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以及2.1億元農產品深加工園區建設,打造以甜玉米為主導的多點開花農業產業格局;大力發展城郊型經濟,打造4條精品旅游線路,做活38公里東江岸線“水”文章,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這些數據折射出惠城區汝湖鎮緊抓“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落地的目標任務,也是該鎮正在推進的具體舉措。汝湖鎮黨委書記張文勇表示,當前,汝湖正圍繞實施“百千萬工程”全面發力,抓住實體經濟、特色產業、鄉村發展三大關鍵點,力爭在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建設上邁出新步伐,奮力譜寫汝湖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汝湖正奮力建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

        在談項目16宗,在建項目27宗

        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汝湖堅持“制造業當家”,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目前已形成以照明電器、汽車配件、電子信息為主導的工業集群和以惠民大道為核心的中高端汽車銷售服務集群。2022年全鎮GDP42.22億元,工業投資完成6.18億元,同比增長28.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25億元,同比增長32.5%,增速排名全區第一,產業發展態勢向好。

        今年以來,汝湖推進重點項目攻堅,“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全鎮在談項目16宗,在建項目27宗,預計總投資47.9億元。當前,該鎮以惠城區東江灣產業園“1+4”分園——汝湖西園為發展主引擎,推進園區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工程建設,加快推動銀盛、科鑫等8宗投資30億元項目建設,預計產值可達35億元,稅收2.6億元;加快推進省重點建設項目——東瑞生豬養殖、神陽農產品加工園區等農業產業項目。同時,搶抓實施“百千萬工程”發展機遇,主動進行產業鏈條招商,大力向外推介汝湖鎮,積極引進資金建設項目,不斷加快鎮域經濟發展。

        據介紹,落戶在汝湖鎮埔頭村的神陽農產品加工園區,計劃打造觀賞魚飼料加工和甜玉米深加工基地。園區占地3萬多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征地工作。

        正在申報甜玉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作為廣東省甜玉米專業鎮,汝湖以“玉米飄香,甜美汝湖”為特色定位,大力發展甜玉米產業,擦亮“甜玉米”金字招牌,加快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據悉,目前汝湖正在申報甜玉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受理。

        甜玉米種植發展持續向好,得益于該鎮全力做好“土”字文章。2022年以來,全鎮完成2100多畝撂荒地復耕復種,擴大甜玉米等作物種植面積4000多畝,打造了1000畝高標準甜玉米示范基地,為甜玉米種植打下堅實基礎。

      汝湖正在申報甜玉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建立健全農業全產業鏈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汝湖鎮聚焦甜玉米種—產—銷—游全產業鏈建設,創新成立甜玉米產業聯盟,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種植甜玉米,引進示范40多個優質新品種,筑牢產業發展根基。為加快補齊產業加工短板,該鎮計劃打造農業公園,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開辦玉米秸稈加工廠,穩步推進投資2.1億元的農產品深加工園區建設。此外,與企業合作投資5000萬元,共建“國際智慧生態農業示范基地——水果玉米產業鏈示范項目”,打造1000畝圣甜白珠白色超甜水果玉米規模化生產示范基地及5000畝專供生產、加工和出口的產業基地,推動甜玉米全產業鏈建設。引進廣州隆平高科,與惠州中信銀行聯合打造“甜玉米產業鏈發展的汝湖模式”,提升甜玉米價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打造惠州市最具規模的近郊文旅、親子研學基地

        玉米節、攝影比賽、汝湖漁歌原創音樂大賽、徒步美麗鄉村+公益撿跑、鄉村馬拉松……近兩年來,汝湖鎮充分發揮近城臨江區位優勢,積極構建“農業+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舉辦各類特色農文體旅活動,努力實現流量經濟變增量經濟。該鎮依托白鷺湖、源茵生態園兩個國家AAA級景區,圍繞甜玉米特色主導產業,因地制宜開發4條精品旅游線路,串聯2條示范帶、4個精品村、2個美麗圩鎮及特色節點,融合東江美食資源、汝湖漁歌、龍形拳等文化資源,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升級,把汝湖打造為惠州市最具規模的近郊文旅、親子研學基地。

      徒步汝湖美麗鄉村,撿拾垃圾宣傳環保。

        該鎮組建強鎮富村工作組,整合23個村閑置土地資源,激發空心村活力,挖掘古村落歷史底蘊,因村施策,發展光伏、觀賞魚養殖業、觀光旅游等富民興村產業。

        目前,東亞村正著手對水苑村民小組古村落周邊約5000平方米范圍內的舊瓦房進行成片改造更新,引進水苑山莊項目,打造一個集養生藥浴、休閑民宿、特色美食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

        “我們8個村民小組中,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的有3個。‘百千萬工程’的實施給我們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接下來,我們計劃成立以村小組為單位的物業公司和保潔公司,集中挖掘盤活閑置的工地、房屋、土塘、山林等資源,以入股分紅的方式開展村企合作,促進經濟發展、村民增收,力爭每個村民小組都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萬+的目標。”東亞村黨總支部書記楊玉山滿懷信心地說。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邱思瑜 通訊員馬少敏 蔡逸思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