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設立在華貿大廈的江北樓宇企業服務站。
江北是惠州城市中心區的核心,這里一棟棟高樓鱗次櫛比,樓宇經濟和現代服務業不斷發展,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大道構成便捷的交通路網,公園綠地點綴其間……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江北逐漸呈現。
隨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層鎮街,江北正汲取奮斗力量,謀劃新發展。日前,“二十大精神在惠城——‘一把手’訪談”活動走進江北。江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賢說,江北街道正把重點精力聚焦到服務經濟發展上來,結合江北產業特點,大力優化營商環境,以經濟發展帶動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通過強經濟、精治理、優服務,勇當排頭兵推動一流中心區建設,為建設“四個惠城”貢獻江北力量。
強化政府服務功能,在華貿商圈打造全市首個樓宇企業服務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據介紹,江北產業結構以樓宇經濟和商務服務為主,轄區共有各類大型商務樓宇40多棟,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各類企業1.3萬多家,樓宇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然而,3年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導致樓宇空置率將近四成,商貿服務發展乏力,亟需提標破局。
為此,江北街道在服務企業、提升營商環境上持續用力,在華貿商圈打造了全市首個樓宇企業服務站,利用小程序線上收集企業運營困難問題,主動上門、對接搭橋,為企業提供貼心服務。
“受疫情沖擊影響,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在當前的形勢下,更需要政府發力支撐、提振信心、引領預期。我們將堅定發展信心,把‘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求落實到經濟工作中,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推動商貿服務業做大做強,為建設實力惠城作貢獻。”張賢說。
一方面,強化政府服務功能,擦亮樓宇企業服務站金字招牌,繼續推動政務及商務服務下沉,引導商貿業錯位發展,避免惡性競爭。另一方面,優化城市配套功能,協調規劃、教育等部門,積極推動引入優質教育集團落戶江北,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同時,打造30分鐘CBD商圈步行綠道,把華貿、佳兆業、云山數字經濟街區等消費商業圈串聯起來,通過“以商養館”模式,在科技館、博物館、會展中心等場館舉辦各類主題活動,讓城市公共空間活起來、動起來、紅起來,切實提高消費的虹吸效應。
將建設“數字江北”社會精細化管理平臺
一流中心區要有一流的社會環境和生活品質相匹配。“江北作為中心區的核心,城市治理和配套服務與群眾的期盼還有較大差距,對標一流,迫切需要提標升級。”張賢說。
2022年以來,江北街道積極落實“市區一體”理念,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積極打造“惠城區綜治維穩中心江北辦事處”,聯合公安巡特警合署辦公,暢通聯動機制,高效處置各類應急突發事件。為提高社會治理新效能,江北街道將轄區劃分為192個網格,對所有樓棟進行編號,全面摸清人員底數。接下來,該街道將著力建好“數字江北”社會精細化管理平臺,將問題解決在基層網格、化解在萌芽狀態,為建設平安惠城添助力。
去年以來,江北組建起黨員先鋒隊、志愿公益隊、專業服務隊、家校志愿服務隊等169支共3.98萬人的志愿服務隊伍,在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創文創衛、停車秩序整治等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江北志愿服務”已成為一塊金字招牌。
為提升江北生活品質,在建設品質惠城、幸福惠城中作表率,該街道還高標準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先后打造了4個2.0版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群眾提供公益課堂等貼心服務。不僅如此,江北街道利用三新、望江片區閑置土地,打造了海如的花園等網紅點。接下來,該街道將繼續盤活用好政府儲備地、村民留用地和閑置房屋,通過引入文旅產業,規劃打造一批具有江北特色的網紅點,讓城市更靚、群眾“家門口”的幸福感更強。
文/圖(除署名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黃仲君 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