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蘆洲鎮群建村,站在東江堤圍上眺望,堤壩一邊是蜿蜒的東江,另一邊是一大片平整好的土地。剛起壟的土地整齊排列,遠遠望去像是被梳子梳理過一樣,留下一行行深深的“齒印”,這片近800畝的土地已經種上了嫩綠的番薯苗。誰能想到,就在一個多月前,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撂荒地。
今年來,蘆洲鎮以整治撂荒地為突破口,盤活閑置土地資源,讓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同頻共振。截至目前,蘆洲鎮復耕撂荒土地已達1275畝,除了群建村,還有青塘村的330畝撂荒地準備復耕種上花生和番薯。
撂荒地整治后種上番薯苗。
引進農企,撂荒地陸續種上番薯苗
“這塊地跟東江邊的灘涂地差不多,撂荒了快30年,長滿竹子和灌木雜草,人走進去都被草擋得看不見。”說起村里的這塊撂荒地,蘆洲鎮群建村黨支部書記感嘆道,以前能耕種的土地都是村民最寶貴的財富,只要家中有勞動力都不會拋荒。上世紀90年代,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留守的都是老弱婦孺。此外,受地勢等條件限制,從東江引水成本太高,這些地要從水庫引水來灌溉,而群建村屬于“水尾村”,逢干旱缺水時便缺水灌溉,產出也低,慢慢地,土地成了撂荒地。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出臺一項項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尤其是乘著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如何把閑置撂荒地利用起來,發展農業產業、增加村民收入,成為群建村“兩委”班子一心謀劃的事。
“這些撂荒地連片有近800畝,很適合發展規模化農業。前幾年我們就開始籌備流轉土地,打算結合國家整治撂荒地政策資金引進農業項目。經過鎮里和相關部門牽線搭橋,今年5月終于和惠州本地一家農業公司簽約合作,主要種植番薯!绷蛀惙冀榻B,此次簽約合作時間為15年,租金為每年每畝800元,用地涉及村中154戶村民,每家每戶都有,多的10多畝,少的也有一兩畝。該項目的落戶,為村民增加了一筆租金收入。“如今國家政策好,把閑置土地盤活增加收入,村民也非常支持配合!绷蛀惙颊f。
統一村民思想、做好土地流轉等前期工作后,群建村連片的撂荒地整治于7月初起緊鑼密鼓地進行。簽約的農業公司搶抓農時,出動五六臺挖機同時作業,清理雜樹雜草、平整土地,陸續種上了番薯苗。
夯實根基,以產業興旺促村民增收
“當地村干部對我們的工作非常支持,統一了大家的思想行動,現在地已經整好,我們就可以甩開膀子去干了!迸c群建村簽約合作的惠州市三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余東笑介紹,公司租下的近800畝地將實行一季水稻和一季番薯輪番種植的模式增加收益。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番薯100天左右就可以收成,一畝產量可達3500公斤。根據近兩年的收購行情,每公斤收購價6元左右,經濟效益很可觀。該公司在農業基地的耕作管理采取半自動化的模式進行,耕地、澆水、施肥等用機械完成,下苗、撿拾番薯和裝袋等環節則需要請工人。“農忙的時候我們會就近請村民來干活,一天的工錢大約150元,對村民來說,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增加一筆收入!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記者從蘆洲鎮獲悉,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過程中,該鎮始終把促進產業發展作為最迫切的問題抓實抓好。近年來,該鎮大力挖掘資源集約化和產業化運營效益,探索發展特色農業項目,以發展高效農業、規模農業為基礎,以發展農業加工產業為推進器,發力建設農業強鎮,謀劃走出一條“強農興旅”的發展道路。
該鎮持續推進撂荒地集約復墾和“一村一品一特”工程,引進了“瑞禾園”、藍莓種植等特色農業項目,培育以李子聞名的大興村獲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同時積極對接社會資本,推動蘆村村加工廠建設,探索惠州市生態環境園蒸汽余熱運用于食品加工,已成功引進惠州中興豆制品加工、惠州瑞益米面食品加工、深圳市澳華飼料加工項目。
強農興旅,以旅促農,農旅結合。如今,蘆洲鎮在想方設法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正以發展徒步旅游、采摘、特色民宿、客家美食經濟為突破點,興旺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描繪鄉村振興更美好的圖景。
“如果發展得好,我們還將逐步開發第二產業,做番薯深加工,進一步帶動村里的農業產業發展,促進更多村民就業增收!庇鄸|笑盤算著公司未來的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廖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