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用好用活土地政策 加快建設幸福惠城

        推進“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全面加速鄉村振興步伐;開展“聯合測繪”工作,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因地制宜制定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去年以來,惠城區自然資源局創新實干、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緊緊圍繞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及民生項目建設,牢固樹立加快建設更高質量實力惠城、更有品質幸福惠城的工作思路和目標定位,聚焦規劃、土地要素支撐,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全力推動高效利用土地工作質量和效能“雙提升”。

        

      惠城區全力推動高效利用土地工作質量和效能“雙提升”。

        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助力鄉村振興

        初夏時節,走進馬安鎮龍塘村,平坦整潔的瀝青道路兩旁,神龍蘭香谷內即將上市的玫瑰陽光葡萄翠綠飽滿,新農村面貌掩映在青蔥翠綠間……去年,龍塘村積極推進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旅游發展,以農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新路,樹立起惠城農村新樣板。

        整出6000畝連片土地,引入神農蘭香谷葡萄園等優質農企落戶,龍塘村獲得“美麗經濟”的關鍵,正是用好土地資源。為推動落實鄉村振興項目用地保障,惠城區自然資源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市區一體化的工作原則,全力推進“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約束性指標,強化區域統籌平衡,協調空間矛盾沖突,全方位做好規劃用地服務保障,全面加速鄉村振興步伐。

        繪好規劃藍圖,解決好鄉村振興“往哪里走”的問題。今年,該局選取水口街道萬年村等10個村作為惠城區村莊規劃優化提升試點,并印發了《惠城區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指引(試行)》,逐步規范村莊規劃編制及管理工作水平。

        聚焦產業發展,解決好鄉村振興“地怎么用”的問題。一方面,引導企業按政策要求用地,如通過開展鄉村振興相關土地政策業務培訓,對鄉村振興項目辦理用地手續的流程進行詳細解讀,明確有關部門在落實鄉村振興項目用地保障方面的具體責任,為項目用地保障工作提供了基本操作指引。

        另一方面,結合項目振興產業引入要求,惠城區制定了產業準入相關細則和指引,引導用地單位用好點狀供地政策,將方案成熟的項目納入項目庫;引導用地單位編制項目實施方案、產業規劃和投資計劃,合理科學進行項目選址。

        “為高效做好產業項目落地保障,惠城設立鄉村振興專項用地計劃指標,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用于保障鄉村振興產業需求。”惠城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有明確的項目用地方案和用地需求,產業類型符合鄉村振興產業準入范圍,將納入鄉村振興項目庫的用地單位,保障其合理用地規模。

        此外,該區自然資源局按照《惠州市惠城區村民住宅規劃報建指標意見(試行)》對全區村莊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的落實情況開展督查,并開展系列有關村莊規劃、農轉用、村民報建的業務培訓,引導農戶按規劃要求有序開展農房報建。

        “通過健全《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申領程序發放流程,加強對鎮(街)審批村民住宅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幫助鎮(街)規范化審批。”該負責人介紹,該區同時全力開展鄉村造林綠化美化建設,做好高質量水源林建設、大徑材培育、森林村莊建設等鄉村造林綠化美化,努力增強群眾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

        深化“放管服”改革,報建審批提質增效

        聯創三金智能廚房家電創新產業園項目、廣東科鑫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TCL惠州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項目……截至6月14日,該區自然資源局今年已辦理工業用地掛牌出讓業務9宗,面積達36.5公頃。

        這得益于惠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精簡和改革優化工作。近年來,該局按照“放管服”改革工作“審批最少、辦理最快、服務最優”及提升營商環境的要求,以“能減則減、能免則免、能快則快”的原則,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壓減審批時限,降低企業成本,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廣泛推行“清單制+告知承諾制”,推動惠城工業建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

        此前,工程建設項目立項用地規劃階段涉及多個審批機關,存在行政許可事項多、審批流程長、申報材料復雜等現象,這是困擾項目快速落地的“卡脖子”問題。

        針對這一系列“堵點”“痛點”,惠城區自然資源局配合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編制和實施的《惠州市建筑工程規劃管理技術辦法(試行)》等9個建筑類規劃工改審批文件,內容涉及了規劃方案審查、規劃許可、規劃放線、規劃驗線、規劃核實、公示公告、許可承諾、誠信管理、人防規劃、小區管線等規劃實施事前、事中、事后管控的全過程。

        一方面,該區自然資源局在《惠州市建設工程(市政線性類)規劃許可技術審查細則(草案)》的基礎上,完成了《惠州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市政工程類)設計方案編制辦法》《惠州市建設工程(市政工程類)規劃管理技術辦法》等兩個全新的市政工程規劃審批獨立文件;另一方面,在原《惠州市建筑工程規劃放線測量技術報告編制辦法(試行修訂版)》等7個建筑類規劃審批文件中納入市政工程規劃審批的相關內容,合并形成了市政工程規劃審批的方案編制、規劃管控、規劃放線、規劃驗線、規劃核實、核實報告編制、公示公開、誠信管理、承諾審批等全過程規劃管理文件,推行多審合一,“并”出生產力。

        為高效、精準完成大量的日常業務受理工作,該區自然資源局進一步優化業務受理窗口服務,將規劃報建、建設用地、市政工程審批及水、電、氣、網絡外線工程建設及林業等多項業務全部進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臺辦理,真正做到減時間、提效率、暖民心。

        而在規劃審批階段,測繪也是阻礙行政審批提效的“硬骨頭”。一直以來,建設單位辦理行政審批所需的測繪服務事項,需要多次委托開展,涉及多個部門,無法統一實施,既復雜又費時,給建設單位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為進一步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促進行政審批提質提效,今年,惠城區自然資源局通過健全《規劃審批文件(試行修訂版)》《建設工程聯合測繪技術規程》《建設工程聯合測繪辦事指引》等配套制度文件開展“聯合測繪”制度,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基礎上,盡快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切實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聯合測繪成果經質檢后,將共享給相關的職能部門,改變了群眾、企業“多頭跑”的局面,為辦事群眾、辦事人員提供了便捷。惠城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聯合測繪對激發市場活動、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并聯審批、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在竣工驗收階段,聯合測繪報告可以直接供規劃條件核實辦證、人防驗收辦證、不動產辦證使用,不用反復修改測繪成果,將原來24個工作日縮短至9個工作日。

        防治地質災害筑牢群眾生命安全防線

        惠城區地形地勢復雜,今年汛期以來雨水較多,且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易引發地質災害,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惠城區自然資源局根據上級下發的文件和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了《惠城區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確保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建立高效科學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該區自然資源局對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汛前全面排查工作,特別是對校園、公園等人員密集區等地災易發區進行全覆蓋拉網式排查,對檢查中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督導落實。落實好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責任主體、監測責任人,落實專人盯防,做好巡查臺賬,確保信息雙向反饋及時到位。加強市、區、鎮、村四級上下聯動,充分發揮群測群防聯絡員的作用,安排好今年汛期值班人員安排表,做好值班、臺賬記錄、交接、信息上報和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準備工作,確保強降雨、臺風、應急響應期間24小時值班,遇到突發事件能夠及時處置,災情險情上傳下達,確保接到地質災害災情險情報告時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

        落實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及時掌握強降雨期間地災隱患點變化動態,加強預警預報,做好群眾宣傳工作,及時向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及周邊群眾發放明白卡,發現險情及時撤離受威脅人員,堅決避讓,守好安全底線,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廖志歡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