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城區委書記劉光濱獲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
扛起肩上沉甸甸責任 全力建設“三宜”中心區
6月29日,經黨中央決定,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布《關于表彰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決定》,惠城區委書記劉光濱被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是全省4位被表彰的縣(區)委書記之一。
“獲得這個榮譽,感受最多的是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其實,我覺得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距離百姓期盼還有一定差距。接下來我們要和惠城區160萬人民一起奮斗,實現建設‘更高質量的實力惠城’和‘更有品質的幸福惠城’的目標。”劉光濱說,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奮斗路上,作為惠城區的“一線總指揮”,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身作則帶隊伍,攻堅克難促發展,全心全意惠民生,深度融入“雙區”建設,著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中心區。
2021年5月25日劉光濱到汝湖鎮深入調研。
發展“開路人”
建平臺引項目,實體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縣(區)委書記要做發展的開路人,勇于擔當、奮發有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思路決定出路。惠城區作為惠州市中心城區,經濟總量雖然第一,但增速不快。劉光濱通過調研發現,深層次原因是區域發展視野沒有打開,存在固有的小地方思維和束縛慣性、舒適區下的安逸心。為此,劉光濱帶頭推出實施以實體經濟、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為重點工作,黨建引領和改革增效為主要支撐的“3+2”系統工程,打開了惠城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結合市區一體化發展的思路,惠城區將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建平臺、抓項目上。金山新城、惠州灣產業新城、東江灣千億產業園等重大平臺應勢而生,天安數碼、高盛智谷、信利康、中南高科等一批優質項目進駐。還推出“摘牌即動工”、項目庫全鏈條信息管理平臺、“容缺”辦理、企業“直通車”等舉措,破解項目落地不快、效率不高的問題,園區和項目建設速度持續加碼。
2020年12月16日劉光濱參加重點項目奠基儀式活動。
“惠城要發展實體經濟,還要有自己的新型經濟產業園區。”在我市“3+7”千億園區的布局下,劉光濱通過走訪調研,決定依東江水之勢打造東江灣千億產業園。園區緊密依靠“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這一“大動脈”,沿著惠州1號公路布局產業帶。
劉光濱擔任了園區建設“總指揮”,他集中人財物力,成立工作專班,加速推進園區開發,投入15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儲備,先后引進信利康·樂創城、高盛智谷、天寶智能等20多家知名企業落戶。據統計,東江灣千億產業園在建及摘牌落地項目共24宗,總投資約175億元,年產值約407億元,園區發展駛入快車道。
劉光濱說,將按照近期省級、中期國家級園區的思路開發建設東江灣千億產業園,力爭3年打基礎、5年上臺階、8年產值超1000億元、10年建成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
“言必談產業、行必抓項目”,劉光濱將主要精力放在實體經濟的發展上。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兩年,惠城實體經濟發展跑出了“加速度”:去年,項目總投資243億元、增長408%。今年,平臺和項目進駐對經濟帶動力量還在釋放,1~5月份,規上工業總產值252億元,同比增長42%,兩年平均增長11.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了70%,兩年平均增長40%。惠城也先后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科技百強縣區、全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等稱號。
2020年11月17日,惠城區實施的“惠民空間”小區微改造工作,得到群眾點贊,自發送上書法作品。
群眾“貼心人”
每年80%以上新增財力投向民生領域
近10年來,作為市中心區的惠城區增加了近40萬人口,全區常住人口近160萬人,服務人口位列全市縣區之最。
“做決策要從群眾需求出發,只要有利于群眾的事情都要放手干。”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深烙印在劉光濱心里,他堅持做群眾的貼心人,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每年80%以上新增財力投向民生領域,建設更美好家園。
為了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解決群眾最急難愁盼的問題,劉光濱創新開展“百姓出題 書記答卷”活動,帶領全區各級黨組織精準發力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目前已經解決737個問題,解決率近九成;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身作則倡導開展“行走惠城 服務百姓”“學史力行 情暖萬家”活動,帶領黨員干部以雙腳丈量家園土地,走到群眾的身邊聆聽訴求。
群眾“家門口的幸福感”逐步提升。去年,惠城區內100多個老舊小區通過“惠民空間”改造,舊貌換了新顏;還在全省率先建設“健康之家”“長者之家”,基本公共服務延伸到群眾身邊。老小區、新生活,舊小區改造實現了“既有美麗‘面子’又有幸福‘里子’”的目的。今年,還將繼續推動100個“惠民空間”改造。
2020年11月17日劉光濱調研“惠民空間”小區微改造工作,與市民親切交談。
惠州西湖是惠城人最為自豪的風光名片和文化名片。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下,劉光濱帶領團隊,策劃和實施了“一湖兩江”城市會客廳項目。以惠州西湖為中心,輻射至水東街、金帶街和祝屋巷等“兩街一巷”,通過升級改造,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結合全域旅游推廣,西湖周邊的老街舊巷煥發新生:千年水東燈光秀成為游客過夜節目,金帶街復原科舉文化街區舊貌,祝屋巷約3000萬元的政府投入帶動了2億元社會資金投入,蝶變成新興文創街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宜居宜業宜游中心區,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劉光濱說,要持續提升民生福祉的首位度,建設更有品質的幸福惠城。
小切口推動民生事業大改善,惠城的幸福底色越來越濃:“四好農村路”成景觀路致富路,黨群理事會“理”出城中村治理樣板,健康扶貧黨員責任崗開通就醫綠色通道;脫貧攻堅路上創舉不斷,全區建檔立卡相對貧困戶實現100%脫貧,取得決定性勝利;群眾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商事登記秒批、減證便民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讓企業群眾辦事更便捷更高效……更加幸福的惠城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2019年6月28日劉光濱到基層慰問老黨員。
黨建“領頭人”
鍛造惠城“鐵軍”點燃干事創業激情
“團隊”是劉光濱常用的高頻詞。作為團隊的“班長”,劉光濱深知“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以上率下,引領全區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注重把抓黨建同工作主業結合起來,深入實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創新開展“一建三示范”活動,制定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建強管好13個鎮(街)黨校、212個村級黨校,守牢意識形態主陣地,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黨治黨工作格局。
“鐵軍是惠城實現跨越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劉光濱說,要鍛造一支惠城“鐵軍”,以“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鐵一般作風”推動惠城高質量發展。
點燃干部職工激情的措施不斷出臺:推行工作專班和權責一體賦權賦能機制,將人財物向基層、重點片區和項目傾斜;村(社區)“兩委”通過換屆,隊伍學歷水平、專業素質、整體能力和平均年齡實現“三升一降”。首創高層次人才二次擇崗,中層干部全區競崗,175名區直單位干部全脫產2年參與基層一線工作,做到力量下沉、效率提升。
2019年5月30日劉光濱參加六一慰問,向孩子們贈書,與同學們親切交談。
通過“瘦區強鎮”“精兵強軍”“專業強隊”等行動,隊伍發生了“化學反應”,激發了惠城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逐步形成了“務實擔當、創新進取”的團隊風格。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大考”,他組建“黨員戰疫先鋒隊”,開展“千干扶千企”活動,創新黨建網格化防疫管理模式,做法和成效得到國務院督查組高度肯定;動員組織23名醫護人員逆行出征湖北,出色完成任務,“00后”援鄂護士劉家怡一句“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感動神州大地,獲得習近平總書記點贊。
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營造與之相適應的良好政治生態。劉光濱堅持從政治上把握大局,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劉光濱在市“1+2”監督體系的基礎上,探索建立“1+3”監督體系,突出干部平安工程一個重點,用好大數據智慧監督平臺、重大工程廉潔監督專班制、每月清單式點題監督三大抓手,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劉光濱說,建設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區就要一支鐵軍干到底。“我們要把惠城這個‘大家庭’當成自己的‘小家庭’,把發展的大事當作家事,大家要當主人翁、做發動機,共同把惠城‘大家園’建設得更美好。”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謝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