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城區舉辦交流學習會推動垃圾分類再上新臺階
成熟經驗進小區 垃圾分類拎得清
“媽媽拿廚余垃圾,我拿客廳的垃圾。”家住惠城區水口街道合生上觀國際小區的陳女士帶女兒出門,將廚余垃圾倒進綠色的廚余垃圾桶,又把客廳的垃圾投進灰色的其他垃圾桶。每天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已經成為陳女士一家的生活習慣。
日前,惠城區垃圾分類工作專班舉辦惠城區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交流學習會,組織街道分管同志、區直管線部門同志到惠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亮點場所現場參觀交流學習。大家走訪了江南街道祝屋巷景區、橋西街道南湖花園、河南岸街道悅湖會、水口街道合生上觀國際、水口街道辦事處等現場。通過交流學習,將好經驗、好做法融入物業小區實際,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垃圾分類推進措施。下一步,惠城區將進一步細化垃圾分類工作,提高分類效果,持續發力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
黨建引領
帶動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在交流學習會現場,記者了解到,惠城區河南岸街道在前期組織、宣傳、設施基本完善的基礎上,創新實施垃圾分類亮點工程,并計劃逐步向街道條件成熟的小區推廣。此次亮點工程重點突出黨建引領作用,多措并舉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走進試點小區悅湖會,只見小區入口附近區域重點打造宣傳的硬件設施,從視覺感受、動手參與等方面提高居民的知曉率、參與率。
記者發現,在小區主入口左側,一組垃圾四分類景柱牌赫然映入眼簾,分別列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含括的物品,方便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點。而在小區主入口右側,放置了黨員簽到活動剪影展板,主要展示黨員與群眾共同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的照片,帶動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下一步,在悅湖會小區試點成熟的基礎上,將多點推廣實施垃圾分類亮點工程。”河南岸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目前惠城區1491個場所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等基本全覆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初見成效,居民垃圾分類習慣正逐步養成。接下來,惠城區將開展2021年惠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標兵單位評選工作,推動惠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走得更深更遠。
“今年將擴大延伸執法檢查覆蓋面,聚焦源頭,針對分類習慣尚未完全養成的群體,精細指導,助力物業、社區開展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惠城區城管執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創新宣傳
居民知曉率參與率穩步提升
想要提高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宣傳教育必不可少。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為創新宣傳教育方式,水口街道辦連同社區、物業以及師生在合生上觀國際小區內開展主題游園趣味活動,約700人參加。
活動現場設置了圖文并茂的環形垃圾分類科普長廊,由合生實驗學校老師和志愿者們以垃圾分類實例作引導,向現場的學生和社區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并分發垃圾分類宣傳手冊。除科普講解外,現場還設置了“垃圾分類大灌籃”“垃圾分類搶椅子”“垃圾分類投”“垃圾分類接力賽”等益智游戲,吸引廣大師生和社區居民參與,在游戲互動中不斷鞏固垃圾分類知識。
記者發現,合生上觀國際小區通過借鑒廣州成熟經驗,在小區設置了垃圾分類投放點并購置垃圾運輸車,不僅完善了基礎硬件配置,還構建了小區內的垃圾分類收運鏈條,不少小區居民在引導下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物業主動擔當,完善垃圾分類硬件設施配套,方便群眾熟悉、了解、操作分類投放垃圾,養成自覺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打通垃圾分類的‘最后一公里’。”惠城區垃圾分類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點贊道。
據悉,去年以來,惠城區開展線下宣傳活動100余場,走訪入戶宣傳約50萬戶,派發倡議書13萬份、宣傳手冊79萬份。同時,惠城區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造福整個社會”來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制作了3個校園教育課件,在全區126所中小學、251所幼兒園廣泛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全區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準確率穩步提升。
“孩子們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在自家的小區得到實踐應用,提高了家庭最前端分類水平。”市市容環衛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通訊員容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