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商事登記“秒批”智慧政務系統落戶惠城。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周文媚 攝
優化13項證明事項,全年減少近20萬宗證明開具業務,減少群眾跑動次數30萬次;推進商事登記“秒批”項目,“秒批”辦理4300多張營業執照;近期多項企業群眾辦事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2020年,惠州市提出試點基層證明清理工作,惠城區第一時間爭當試點縣(區),將“減證明、優服務”作為清網增效的主要工作之一,按照“辦事不求人、過程很順暢、辦完不生氣”標準,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明確各方建設管理職責,推行證明電子化,讓數據“快速跑”,推動經濟運行、社會管理、民生服務“加速跑”,為打造一流中心城區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提升便民水平
在家就能辦計劃生育證明
日前,因準備入職一家公司,急需提供計劃生育證明,在惠城區橋東街道東湖社區居住的楊小姐找到東湖社區居委會。
“現在東湖社區試點網上辦理,辦理計劃生育證明再也不需要多地跑了,上網就可以完成。”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楊小姐登錄廣東政務服務網、填寫申請材料、上傳證明,幾個簡單步驟就辦好了計劃生育證明手續,等相關部門審核后,楊小姐就能自行在網上下載計劃生育證明了。
“以前辦計劃生育證明比較麻煩,要跑好幾個部門,蓋好幾個章,現在真切感受到網上辦理的好處。”這是楊小姐第二次辦理計劃生育證明,只花了五分鐘就申報完成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辦理流程操作順利,在家也可辦理完成。
去年,我市提出試點基層證明清理工作,惠城區第一時間爭當試點縣(區),將“減證明、優服務”作為“清網增效”的主要工作之一,按照“辦事不求人、過程很順暢、辦完不生氣”標準,開展試點區基層證明清理工作。
惠城區主動爭當試點縣(區)的底氣,來源于近年來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2019年獲批“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后,惠城區充分發揮大數據作用,以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為著力點,改變政務數據由各級各部門分散管理的現狀,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明確各方建設管理職責,通過建設“數字政府”,推行證明電子化,讓數據“快速跑”,推動經濟運行、社會管理、民生服務“加速跑”。
“計劃生育證明等都可以全流程網辦,我們現在已在江北街道水北社區、橋東街道東湖社區開展電子化證明應用試點工作,計劃明年就可以在全區推行并實現手機端辦理。”惠城區政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7月15日,惠城區“減證清單”出爐。對91項基層證明分三類處理:優化13項、保留40項、呈上級協調處理38項。具體處理意見根據證明特點進行細化,比如“一宅一證”直接取消;“兒童入園、入學預防接種證查驗證明”等通過部門核查取消,預計每年為基層群眾、企業及鎮(街)、區直部門等減少近20萬宗證明開具業務,減少群眾跑動次數30萬次。
■優化營商環境
商事登記“秒批”落戶惠城
“以前,注冊一個公司,要提前收集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等材料。現在從進門開始辦證,不到10分鐘便完成整個流程。”碼上服務(廣東)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陳秀玲順利拿到營業執照后喜不自禁。
去年4月,惠城區行政服務中心一個區域引起了辦事群眾、企業的廣泛關注——商事登記“秒批”智慧政務系統落戶惠城。繼在全市率先探索出開辦企業全程網上辦、開辦企業一天辦結等經驗后,商事登記“秒批”智慧政務系統成為惠城區“清網增效”又一個創新突破,讓該區成為全市第一個真正實現政務服務商事登記“秒批”的地區。
“去年秒批辦理了4300多張營業執照。”惠城區政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局結合惠城區商事登記工作實際,以優化營商環境為著力點,以解決群眾、企業最迫切的政務服務需求為出發點,扎實推進惠城區商事登記“秒批”智慧政務系統建設,極大地降低了信息錄入難度、簡化了準備紙質資料的繁雜過程,幾分鐘就可辦結并領取營業執照,不僅節約了窗口及后臺審批的人力成本,更大大地縮短了業務辦理時間。
除此之外,在工程審批改革領域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工作,全面啟用惠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為此,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設立了5個工程審批綜合窗口,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
與此同時,為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惠城區扎實開展“企業直通車”活動,截至2020年11月5日,與市同步開辦企業困難直通車活動13場(含市區聯動開展7場),現場接待企業30家,收集訴求36宗,辦結36宗,辦結率100%。
26個單位簽發了電子印章,去年年底前完成20個電子證照發證及200個事項的電子證照用證的工作目標;實現政務服務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編碼,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由80%提升至100%;1188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廣東政務服務網,708項政務服務事項可通過粵省事小程序辦理,250項政務服務事項可通過粵商通APP辦理……惠城區全面開展“清網增效”工作顯著成效,充分利用“數字政府”建設紅利,讓數據代替群眾、基層干部跑腿,群眾和基層干部滿意度顯著提升。
去年12月7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賽迪營商環境百強區榜單。惠城區位列全國第39名,成績的背后折射出惠城區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的不懈努力。
■創新服務手段
多項高頻事項將“跨省通辦”
惠城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審批協調服務股負責人陳奕杰介紹,接下來,惠城區將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作為重點突破口,計劃近期將推動與企業發展、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多項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實現“PC端、手機端、自助終端、跨省專窗”多渠道辦理。統一“跨省通辦”業務規則和標準,大力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實現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地辦”。
同時,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惠城區政數局對全區公共服務事項清單進行梳理,經過多次征求區直部門及鎮(街)意見,擬將近50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放鎮(街)。為方便市民、企業正常辦理業務,惠城區政數局發布優化政務服務倡議書,鼓勵企業、群眾優先選擇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預約辦等方式,通過廣東政務服務網、“粵省事”、“粵商通”等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辦理業務。
提高群眾辦事效率,惠城區從行政效能抓起,從服務窗口改起。記者發現,在惠城區行政服務中心的窗口有一個二維碼,是“好差評監督平臺”。據了解,惠城區的行政服務業務占全市三分之一,窗口服務當之無愧是我市的“門面”。去年3月,惠城區出臺《惠城區行政服務中心業務技能星級評定方案》,惠城區政數局按上級部署推進“好差評”工作,并發文至各鎮(街)、區各單位,要求通過“好差評”政務外網新增或編輯大廳信息生成靜態二維碼,將該二維碼張貼于窗口明顯位置,引導群眾掃碼評價。行政服務好不好,辦事群眾說了算,此舉提高了行政服務大廳的辦事效率和工作人員積極性。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