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躲雨晾衣桿、坐姿檢測矯正書架、井蓋防墜衛士、吞噬樹葉小精靈……這些充滿奇思妙想又不乏實用價值的科技小發明,均出自大亞灣中小學師生之手。10月31日,由區經濟發展和統計局、區教育文化衛生健康局、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第18屆大亞灣開發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大亞灣區外語實驗學校順利舉行。來自全區37所學校300余名師生的132項作品在此展開激烈角逐,奉上一場讓人驚喜連連的科技盛宴。
全區中小學師生科技創新發明大比拼
據了解,本屆大賽以“創新·體驗·成長”為主題,參賽作品包括學生科技創新成果項目(科技發明類、科技論文類)72項,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項目(科技制作類、科教方案)60項。師生們仔細觀察和發現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小問題,積極發散思維,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術解決方案,動手將“好點子”變成“好作品”,創作出許多富有創意和實用價值的科技創新發明。
參賽者現場介紹演示作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參賽作品五花八門,有的是為了解決學習上的小困擾,比如自動調整座椅的機器人,能幫你調節到合適的坐姿;有的是針對家里的小麻煩,如智能垃圾分類箱,讓環保變得更簡單;還有的是為了提升公共空間的安全度和舒適度,例如能自動提醒吸煙人士到室外吸煙的提示器、電動車起火自動警報滅火器……每件作品背后,都凝聚著師生們的創新精神和智慧結晶。“這是我第三次參加全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發現大家的作品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也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多啟發。”西區第七小學科學老師宋曉丹說。
將選出部分優秀作品參加市級大賽
活動現場,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答辯評審,參賽作者就自己的參賽作品通過現場介紹、實際操作等方式進行全面展示,評委從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等多個角度進行考量,并現場提供建議和指導。經過激烈的角逐,評選出各類參賽作品一等獎35項、二等獎45項、三等獎52項。隨后將從中選送出一批優秀科技創新作品,代表大亞灣開發區參加第23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大亞灣開發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為具有示范性和導向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自發動開展以來,在全區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推動了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也為全區各中小學師生搭建了一個科創教育成果展示與交流平臺。接下來,區科技協會將聯合更多的社會力量,不斷優化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努力提升青少年的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為培養更多創新型后備人才奠定基礎。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 通訊員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