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亞灣開發區開展“憶初心、感榮光、建新功”活動
已找到“三個第一”人員89人
走訪入戶、召開座談會、到檔案館查閱資料……根據市委組織部統一部署,今年以來,大亞灣開發區在全區29個行政村開展“憶初心、感榮光、建新功”活動,尋找“三個第一”(各行政村歷史上第一位共產黨員、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獲得縣級以上黨委政府榮譽表彰的共產黨員及第一位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各級有關部門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用心尋找,嚴謹核查,已尋找到“三個第一”人員89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13人,目前健在的共有53人。
西區街道新寮村羅瑞珍和黃國池母子。
“我們將深入挖掘提煉他們的先進事跡、感人故事,做好表彰、宣講活動,激勵廣大黨員群眾在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中學先進、擔使命,推動紅色基因永續傳承,形成為大亞灣高質量發展而努力奮斗的黨群合力。”區黨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該區正組織開展“黨旗飄揚·關懷暖心”走訪慰問活動,為獲得“三個第一”榮譽對象發放紀念證書。
“第一位”共產黨員
年齡最大且健在黨員已93歲
“三個第一”人員中,行政村歷史上第一位(批)共產黨員31位,其中新中國成立前入黨4人,“光榮在黨50年”及以上的8人(健在)。其中年齡最大且健在的是澳頭街道三門村的羅桂,今年93歲,是三門村歷史上第一位共產黨員,黨齡已有70年。
“共產黨好,所以我跟著黨走!”“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老同志們一字一句詮釋著他們的入黨初心,錚錚誓言,拳拳忠心。他們堅定信念、恪盡職守、矢志奮斗、忘我奉獻的精神令人感動。
西區街道橫畬村第一位中共黨員黃佛林。
黃佛林是西區街道橫畬村歷史上第一位中共黨員,196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入伍當兵,1975年3月退伍。7年的從軍歲月里,他通過部隊里的政治、軍事、文化考核,5年榮獲“五好戰士”稱號,并連續四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退伍后,他回到家鄉堅守石頭河水庫一線26年,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守水有責、守水盡責”的承諾。退休后,他又被返聘回村里維持治安,每日和巡防隊員一起巡邏,守護村莊安寧。
“第一位”大學生
有16人考上985、211院校
“為了振興中華!”“有知識才有力量!”大亞灣各行政村歷史上第一位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學生有29人,其中考上985、211院校的共有16人,其中不乏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高等院校的。
這些大學生如今有的已是耄耋之年,有的正值青壯年,無論出身于哪個年代,知識、文化是他們身上最美麗的光環。
1935年出生的陳維鵬是澳頭街道黃魚涌村人,1961年8月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醫療系,197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1年2月退休。他堅守在臨床醫療及教學一線39年,精通神經內科的常見病、疑難雜癥重癥病的治療和搶救技術,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
1944年出生的溫美暖(現戶籍東莞市鳳崗鎮)是霞涌街道曉聯村歷史上第一位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學生,他于1965年9月入讀武漢大學中文系,1970年參加工作,197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后,他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一輩子扎根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現為東莞市作家協會會員。
值得一提的是,西區街道新寮村86歲的羅瑞珍和57歲的黃國池母子,分別是該村歷史上第一位共產黨員和第一位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學生。黃國池說,父母很重視教育,當時和他一起讀書的很多人早早就出去打工了,但父母堅持供他繼續讀書并考上大學。1989年6月他畢業于深圳大學精密機械專業,1992年返鄉創業開辦餐飲企業。
“第一位”獲表彰黨員
兩人獲省級以上榮譽
經摸排,大亞灣開發區各行政村中,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批)獲得縣級以上黨委政府榮譽表彰的共產黨員有29位,其中獲得省級以上榮譽2人、市級以上榮譽3人。
“個人取得的成績屬于黨,屬于人民”“認真工作,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翻開一張張獎狀,一枚枚勛章,上面凝聚的是他們的努力付出,是黨和人民對他們最大的褒獎。
今年73歲的劉冠泉是澳頭街道巖前村原黨支部書記,曾5次榮獲“大亞灣區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他勤勤懇懇在基層工作近30年,是巖前村民心中的楷模和榜樣。特別是在2001~2003年巖前村搬遷期間,他廢寢忘食,不辭辛勞地四處奔走,為村民現場講解宣傳搬遷政策,協調群眾搬遷,解決群眾搬遷后的生活與發展問題,保障了各項搬遷工作順利進行。
今年73歲的朱容經是西區街道塘尾村人,塘尾村原黨支部副書記。他帶領村干部重建朱氏宗祠、新建文化廣場。如今這里成為村民議事、文化休閑和游客觀光的重要去處。他還帶頭捐款捐物,對206縣道進行硬底化建設并爭取道路拓寬至9米,大大減少了事故的發生、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塘尾村“兩委”干部紛紛表示:“朱書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一直激勵著我們做好每一件惠及村民的工作。”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