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亞灣兩案例入選“粵治治理現代化”優秀案例
分別是《引領流動黨員融入社區 聚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和《“1+4+N”模式助力打造南邊灶搬遷小區和美網格建設》
2022年12月29日,第九屆“粵治—治理現代化”優秀案例推介結果揭曉,32個優秀案例從上百個案例評選中脫穎而出。其中,惠州大亞灣區的《引領流動黨員融入社區 聚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1+4+N”模式助力打造南邊灶搬遷小區和美網格建設》兩個實踐案例入選優秀案例。
流動黨員茶話會。
多措并舉讓流動黨員“流入”變“融入”
近年來,大亞灣區人口快速增長,外來流動黨員也逐漸增多。為破解流動黨員管理、教育、服務難題,大亞灣開發區探索打造“一個家、兩地管、三規程、四做法”的工作體系,使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精準化,有效引導流動黨員身份融入、作用融入、情感融入,自覺成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生力量。
大亞灣區充分利用“1+2+3+N”黨群服務陣地覆蓋的優勢,在區、街道、社區、農村、“兩新”組織、居民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站)建設“流動黨員之家”近100個。通過寄發“一證一書一信”(《流動黨員活動證》《流動黨員“雙向管理·雙向服務”協議書》《表揚信》)的“組合拳”,打通流入地黨組織和流出地黨組織的溝通渠道,建立雙向共管機制。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檔納管外來流動黨員1400多名,“流動黨員之家”開展“政治生日”“流動黨員·歡迎回家”活動、專項表彰、主題黨日活動等50多場次。
同時,大亞灣堅持把推動流動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作為教育管理的落腳點,制定了外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外來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基層黨支部委員聯系流動黨員等三項工作規程,為基層黨組織規范開展工作提供了清晰明了的指引;制定實施積分管理工作法、分類施策工作法、清單管理工作法和融合工作法等4種工作法,提升工作實效。
2022年以來,全區推動30多名政治意識強、綜合素質較高的流動黨員擔任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志愿者服務隊隊長、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等重要職務。流動黨員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累計5000多人次,服務時長超2萬小時。
“1+4+N”模式賦能基層微治理
南邊灶村原址坐落于大亞灣沿海,因大項目用地需求,于2012年整體搬遷至南邊灶安置新區。在安置新區,樓宇居住方式因鄰里陌生化衍生出不少社區鄰里糾紛、政策資訊傳遞不及時、消防安全等社會治理問題。
基于此,南邊灶村結合大亞灣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實際,以黨建為引領,以基礎信息數據為抓手,全面實施網格化治理和服務,進而探索“1+4+N”和美網格化服務模式(“1”即在黨建引領下,“4”即建立和美網格服務中心、精準制訂網格治理事項清單、規范網格管理機制、巧用“四級聯戶法”,“N”即孵化和培育N支網格服務隊伍),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目標,形成“村居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基層微治理格局。
目前,南邊灶村構建了一個集矛盾調解、心理解壓、溝通交流、研判指揮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和美網格管理服務中心,并配套專業心理咨詢師、律師等定期駐點,為有需求的群眾提供專業的心理、法律咨詢服務。該村將專職網格員、樓棟長、聯防隊員、黨員、志愿者、社工、物業人員等全面納入網格,建起“四級聯戶”微信群,實行分層管理。孵化和培育樓棟長隊伍、“金牌”調解委員會隊伍等N支網格服務隊伍,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廖苑 賀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