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點贊大亞灣“和美網格”基層治理模式

      原標題

      打造“和美網格”治理新格局,有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法治日報》點贊大亞灣基層治理模式

        近日,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刊登了《“回歸社區”讓問題在家門口解決——解密廣東惠州“和美網格”基層治理模式》大型專題報道,點贊廣東惠州大亞灣“和美網格”基層治理模式。

        作為黨和國家在民主法治建設領域的重要輿論陣地,《法治日報》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法治傳媒。大亞灣的“和美網格”基層治理模式得到關注,得益于大亞灣近年來不斷創新基層治理模式,通過重構最小治理單元(綜合網格、專業網格、線上網格等)、推行部門入格、倡導“回歸社區”,打造“和美網格”治理新格局,并通過“引美入治”“四級聯戶”等多種形式,把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每個角落,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走深、走細、走實,為許多處于社會“神經末梢”上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有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法治日報》大篇幅報道大亞灣“和美網格”基層治理模式。

        “引美入治”環境美

        記者從大亞灣區委政法委獲悉,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傳統的村(社區)格局架構與人口激增下基層治理需求之間的矛盾漸漸凸顯。2020年,大亞灣區開始探索拆分管理單元,一方面思考增加社區居委會設置,另一方面劃分網格,探索網格治理。

        大亞灣區以“參照規范、方便治理、尊重歷史和現狀”為原則,將全區劃分為461個綜合網格,其中404個村(社區)綜合網格(澳頭街道158個、西區街道180個、霞涌街道66個)、57個特殊網格(覆蓋石化區、海洋海島等區域),實現綜合網格全方面、無死角地覆蓋小巷、村組、樓棟和廠區,統一了基層治理的最小單位,清晰了基層治理的“底板”。大亞灣區將綜合網格定位為最小治理單元,同步思考精細化、精準化、責任化、聯動化網格治理機制。兩年多來,大亞灣區在“五治融合”的基礎上“引美入治”,以綜合網格為基本單元,建立健全“和美網格”治理體系。

        三大屋的改造是大亞灣“和美網格”治理模式實踐于基層的優秀案例之一。三大屋是大亞灣西區街道老畬村下面的一個村民小組,毗鄰深圳,是深惠兩地務工人員租房居住的旺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三大屋的路面坑洼不平、垃圾遍地、車輛亂停亂放、小偷小摸現象時有發生。

        由于整治改造涉及面廣、難度高,為了權衡商鋪、住戶等各方利益訴求,該村民小組通過“網格共商”機制,將街道辦與村委會工作人員、商戶代表、村民小組與租戶代表納入協商。經過兩年多的整治提升,三大屋村民小組從昔日“臟亂差”逐漸蛻變成為群眾心中理想的居住地。在網格化的“和美”治理下,如今的三大屋煥然一新:街道寬闊整潔、主干道中間的綠化帶生機勃勃、路邊停車位錯落有致、商鋪光鮮明亮,小巷里幾乎看不到垃圾。

        “四級聯戶”促人和

        大亞灣區在各村(社區)大力推行“四級聯戶”群組建工作,通過“十戶一聯”、居民代表實名等方式,建立起網格“四級聯戶”群15961個。日常生活中,各村(社區)、網格員經常運用“四級聯戶”群與群眾溝通交流,及時宣傳防疫政策和動態,了解群眾生活狀態,幫助群眾解決問題,轄區居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溫暖與歸屬感!八募壜搼簟笔恰昂兔谰W格”的線上運作模式,注重“十戶一聯”和發揮“十分之一的應急力量”,網格員經常運用“四級聯戶”群幫助居民解決問題。

        在“四級聯戶”群里,一個個溫情故事不斷上演!拔壹业娜細恻c不著了!薄皹窍掠斜K路燈不亮了!薄凇八募壜搼簟比豪铮W格員們及時了解群眾的問題和困難,只要有空馬上幫助群眾解決。網格員不是“獨立戰斗”,“四級聯戶”群里的居民互幫互助,為網格員辦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這是誰家的老人,有人認識嗎?”今年10月,南邊灶村的一個“四級聯戶”群發布了一則尋人消息。消息發出不到5分鐘,就有多名居民在群里熱心反饋,形成了尋找老人家屬的“愛心聯網”。最后,網格員根據居民的信息反饋,成功聯系上老人的女兒,將老人安全送回家。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張宇琪 歐陽德輝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