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一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現身大亞灣

        大亞灣珍稀鳥類“朋友圈”又添新成員:11月26日下午,大亞灣觀鳥愛好者在澳頭街道大涌村旁的灘涂上拍到一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是鳥類中保護級別最高的一種鷺鳥。近年來,大亞灣觀鳥愛好者在觀鳥過程中一直留意黃嘴白鷺的身影,此次是觀鳥愛好者在觀鳥、拍鳥過程中偶然情況下發現并拍到的。

        觀鳥愛好者觀鳥拍鳥過程中發現

        “發現并拍到黃嘴白鷺全是一場偶遇,可遇不可求。”說起拍到黃嘴白鷺的過程,大亞灣觀鳥愛好者張喜龍既興奮又激動。

        只要不下大雨,張喜龍幾乎每天都會背著相機在大亞灣各個觀鳥點拍鳥。11月26日14時左右,他來到澳頭大涌村旁的灘涂邊蹲點觀鳥、拍鳥。這里是一個內灣灘涂,靠近一座小山坡,灘涂上有幾個長滿雜樹的小山包,水面清淺,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鷺鳥、鷸鳥等在這里覓食、嬉戲。

        張喜龍說,平時這里十分幽靜,少有人跡。當時他像往常一樣坐在岸邊舉著相機隨便拍,看到約50米遠的一處水洼有幾只鷺鳥在覓食,其中一只鷺鳥比較特別,“它的個頭比較小,單獨在那兒東張西望,我對準它拍了幾張。”

        張喜龍一開始以為那只是一只常見的小白鷺,拍完后他習慣性地在鏡頭里放大一看,發現那只鷺鳥的嘴是黃色的,一下子激動起來,感覺它與大家一直在尋找的黃嘴白鷺有點像,于是趕緊架起三腳架用小相機開啟錄像模式,對那只小鷺鳥拍了幾段視頻。

        張喜龍趕緊回家在電腦上處理照片和視頻,并與其他觀鳥愛好者一起在網上查找有關黃嘴白鷺的資料進行進一步比對,并向專家咨詢,初步認定其就是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觀鳥愛好者張喜龍 攝

        大亞灣珍稀鳥類“朋友圈”又添新成員

        “這是黃嘴白鷺,在大亞灣應是首次被發現并拍攝到,很難得。”通過核對張喜龍所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后,原惠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林業高級工程師周紀剛告訴記者,多年前觀測人員曾在惠東縣的紅樹林觀測到一只黃嘴白鷺,之后都沒有新的觀測記錄。此次觀鳥愛好者在大亞灣野外環境觀測并拍攝到黃嘴白鷺,說明大亞灣有較好的生態環境。另外,黃嘴白鷺一般與其他鷺鳥混群生活,可能此前它們有從這里遷徙過境,只是沒有被發現、記錄到。

        周紀剛介紹,和其他種類白鷺相比,黃嘴白鷺體型上與中白鷺差不多,其主要的辨識特征是:非繁殖期嘴是黑褐色的,下嘴基黃褐色,腳脛淺綠色,腳趾黃色;繁殖期是每年5月到7月,最明顯特征是背部、頸項長有飾羽,胸部和頭部長出蓑羽,嘴是鮮亮的橘黃,腳黑趾黃。“從照片和視頻可以看出,這只黃嘴白鷺處于非繁殖期。”

        據了解,為深入了解大亞灣海岸線濕地自然生態保護現狀,呼吁人們愛鳥、護鳥,保護生物多樣性,大亞灣區藍色海灣公益協會自2020年底開始開展識鳥觀鳥活動,組織志愿者選點觀測并做好“觀鳥日志”。

        在識鳥觀鳥活動中,大亞灣觀鳥愛好者特別留心拍攝、記錄一些珍稀鳥類。2021年1月,大亞灣觀鳥愛好者在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一帶發現并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這也是惠州首次發現并記錄到其身影。如今,黑臉琵鷺已連續兩年在秋冬季節遷徙過境大亞灣時被拍攝、記錄到。此次黃嘴白鷺的拍攝、記錄,為大亞灣珍稀鳥類“朋友圈”增添了一名寶貴成員。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知多點

      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也叫白老、唐白鷺,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其棲息于海岸峭壁樹叢、潮間帶、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河岸、稻田,以魚、蝦和蛙等為食,有結群營巢、修建舊巢和與池鷺、夜鷺、牛背鷺混群共域繁殖的習性。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