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常住人口有多少?”“村里在基層治理上主要遇到的問題有哪些?”……近日,西區街道樟浦村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來到村委會,與村干部詳細交流,了解村中存在的主要糾紛類型和普法需求。眼前這一幕是大亞灣區人民法院(下稱“區法院”)強化源頭治理,凝聚矛盾化解“合力”的工作場景。
今年以來,區法院以“和美網格”治理為抓手,通過“2+1+2”工作模式,組建由2名院領導掛點,1名法官+2名調解員駐點的網格隊伍,下沉到西區街道各村(社區),織密基層社會治理網絡,釋放網格大能量,實現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格”,助推大亞灣區域社會治理效能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大亞灣法院網格隊伍到塘尾村實地了解普法需求。
專業團隊進網格
從被動受理變主動下沉,組建專業調解隊伍進村居、入網格,是區法院積極延伸司法職能,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司法新期待新需求,高效便民服務傳遞司法溫度的舉措之一。
2021年6月,區法院訴訟調解中心正式掛牌,選任9名調解員,建立“五步法”工作模式,通過“初步篩查、明確訴訟請求和爭議焦點、確定爭議實事、督促解決問題、案件分流處理”五大步驟,為解決群眾矛盾糾紛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2022年4月,該中心已成功調解糾紛495件。
今年1月,大亞灣區委政法委印發《大亞灣開發區開展“和美網格”治理推進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區法院以此為契機,轉變思路,秉承“中心下移、工作下沉”理念,將訴訟調解中心職能延伸到基層社會治理,通過“2+1+2”工作模式,以村(社區)為基本單位組建網格隊伍,讓法院力量下沉到基層一線,開展訴源治理工作。
法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在9名調解員中,3名調解團隊負責人均是退休法官,另6名調解員是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或具有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局工作經歷,有一定調解經驗的人員。
訴源治理治“未病”
“法院力量下沉農村,我對建設和諧鄉村更有信心了!”4月22日,在法院下沉樟浦村座談會結束后,樟浦村黨總支書記嚴偉青感慨說,“此次座談會法院一共來了5名專業人士,對我們解決宅基地占用和相鄰權糾紛等問題作出了法律層面上的解答。”
負責樟浦村片區的調解員江齊鋒告訴記者,樟浦村村民以嚴姓為主,村委配備有法制副主任和人民調解員,普法宣傳具有一定的基礎,接下來,他們將結合樟浦村歷史、戶籍等情況,深入群眾了解該村可能出現的糾紛問題,做到抓早抓小“治未病”。
“鄉村和社區出現的矛盾糾紛問題具有一定的共性,我們希望對這些糾紛類型進行研究分析,再運用到其他村社區的調解工作當中,讓矛盾糾紛在萌芽階段得到化解。”區法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自4月1日開展網格隊伍下沉村居工作以來,他們對社區及鄉村可能、已經出現的各類矛盾糾紛進行了系統性搜集與整理,接下來,他們將根據各類矛盾糾紛的性質、特點、化解難易程度等分門別類,實行分級負責、歸口調處化解。
基層惠民零距離
為更好地發揮訴訟調解中心在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作用與優勢,探索“網格+調解”基層惠民道路,區法院多措并舉,讓法律服務真正惠及到群眾生活方方面面。
接下來,區法院將加大普法力度,深入轄區各社區,開展“普法+整改+調解+信用+聯動”物業糾紛系列普法講座,通過對業主、物業公司雙向、精準普法,為減少矛盾糾紛打好法律基礎。同時,引導試點小區物業公司以電話、微信群等方式,建立有專人負責的物業糾紛投訴平臺。業主可通過該平臺舉證、投訴各類物業服務涉及的難題,再由平臺管理人登記、分類,并及時推送至相關工作人員,限時辦結,及時整改,提高社區問題內部自行解決的能力。
除此之外,區法院還將“內外聯動”,加快建立部門聯動機制,與區房管局、區物業協會、區物業調解委員會等有關單位協同聯動,在法院設立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設立日常聯絡員,建立聯系電話目錄,提供一站式解糾紛辦公平臺。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通訊員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