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出爐

        交通興則百業興,交通暢則百業旺。寬闊平坦的高速公路、車水馬龍的市政道路、蜿蜒平整的鄉村道路,一個縱橫交錯的交通運輸網絡已在大亞灣呈現,源源不斷輸送著人流、物流、資金流。

        日前,《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爐。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大亞灣區將從鐵路及軌道交通、港口、道路交通、公交場站、慢行交通等方面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加強交通可持續發展,市、區兩級規劃建設項目投資匡算320多億元。到2025年,基本建成快速連通、高效帶動、智能綠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的成效進一步體現。

        

      大亞灣已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運輸網絡。這是疏港大道與中興中路交會立交。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道路交通

        完善對外對內道路網體系

        沈先生在大亞灣工作多年,房子和家人都在深圳,他已習慣每天開車半個多小時往返深圳、大亞灣上下班;而郭先生則是在深圳上班,前幾年在大亞灣西區買房安家,同樣每天駕車通勤。如今,像他們這樣深惠通勤的人很多。越來越通暢的道路交通,讓深惠通勤變得愈加便利。

        “十三五”期間,大亞灣區對外道路交通不斷優化。其中與深圳銜接的道路通道主要有惠深沿海高速、龍海一路、龍海二路、石化大道、龍海三路;與惠陽銜接的主要有惠大高速、龍山一路(白云一路)、龍山五路、大亞灣大道、沿河路和疏港大道;與惠東銜接的主要有沿海高速和石化大道東。大亞灣區內現狀城市道路規模為349.62公里,平均城市路網密度為7.2公里/平方公里。

        進入“十四五”,大亞灣的道路交通建設更加值得期待。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大亞灣區將繼續構筑等級結構合理、功能清晰、布局完善的對外道路網體系,促進大亞灣區與深圳組團一體化發展:配合規劃新建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支線(深汕第二高速公路大亞灣至坪山);建設“豐”字交通H5骨干快速路(西區圓盤至疏港大道連接段);建設龍山一路向南延伸線;加快推進龍海五路規劃建設。

        對內,則進一步完善學校等公共機構周邊道路,新建慧聰項目周邊道路、新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屬學校周邊道路、新建中興北區實驗學校配套道路;優化路網,提升龍海三路、龍山一路、疏港大道為快速路,新增中興二路快速路。

        為滿足未來大亞灣區域的道路交通需求,保障道路通行效率,大亞灣區還將規劃研究實施惠大高速輔道、龍海二路和中興北路道路品質提升改造。品質提升主要包括:路面拓寬,如龍海二路、中興北路采用雙向八車道的斷面形式,預留公交專用道條件,以及交通組織優化、路面修葺措施、優化公交停靠、完善慢行系統、公共節點設計、智慧交通服務和綠化品質提升等。

        同時,該區還將續建龍海一路(龍山一路至大亞灣大道段)、龍山十路(南段)等一批城市道路項目;加快推進北環路高架橋建設、規劃建設復線通道高架橋、研究新增石化區專用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優化港區道路。

        此外,農村公路將進行優化提升,變得更加暢通、安全、舒適、美麗,助力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比例達100%。推進建設多彩旅游路,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體系,圍繞東升村、霞涌新村、媽廟村、園嶺崗村和格木洞村等村莊全域旅游建設,進行路域環境與路容路貌的凈化、綠化、美化。

        港口軌道

        推動惠州港從產業港向貿易港、產業港并重轉型

        港口興則城市興。惠州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港口大發展是惠州人民的美好夙愿。“十三五”期間,惠州港(沿海)有生產性碼頭泊位5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1個。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惠州港萬噸級以上碼頭將達到40個或以上,港口吞吐量達1.5億噸。

        大亞灣區是惠州港發展最直接受益者和貢獻者,該區將勇于創新,應對挑戰,積極落實惠州市委關于惠州港“優化功能定位,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加快布局港區現代物流集聚區,推動惠州港從產業港向貿易港、產業港并重轉型”的工作部署。

        《規劃》提出,提高港口多式聯運能力,充分發揮惠州港物流節點的作用,將惠州港打造成為鐵水聯運樞紐,提升鐵水聯運比例;依托惠州港開展公鐵海集裝箱多式聯運,探索“內河+鐵路+海運”的“水鐵水”多式聯運方案,爭取納入國家或省級示范工程。提升港口資源配置能力,建設物流港口,以石油化工、能源科技、鋼鐵建材等優勢產業為核心資產,引入戰略合作者,建設惠州灣區臨港智慧物流園區。鞏固提升“惠鹽組合港”通關模式,將惠州港打造成為華南地區區域性物流配送中心。

        大亞灣區目前沒有軌道交通。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該區將加強惠深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銜接,滿足通勤、旅游、商務等多樣化出行需求,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對外構建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多層次、多模式交通出行網絡。

        公交場站

        公交專項規劃場站選址38處

        公交場站包括公交樞紐站和首末站,以及為滿足前兩者運營而必須配套的公交停保場和修理廠。前兩類(首末站、樞紐站)屬服務于公交運營的場站,后兩類(停保場、修理廠)屬服務于公交車輛的場站。《規劃》提出,建立以樞紐為核心、首末站為主體、停保場為堅實后盾的“功能明確、規模適當、布局合理、用地協調”的公交場站體系。

        根據《大亞灣綜合交通規劃2020~2035年》(征求意見稿),大亞灣公交專項規劃場站選址共38處,其中公交樞紐3處、綜合車場2處、首末站30處、保養場3個,其中中心片區選址12個、西區片區選址16個和霞涌片區選址10個。“十四五”時期,該區將落實公交場站用地,加快推進公交場站的建設工作,確保公交場站的建設與大亞灣城市公交的發展相協調。

        同時,建設危化品運輸車輛、普貨貨物運輸車輛分區停放的綜合服務場所,支撐石化基地和港區大量貨物公路運輸,建立暢通有序的公路貨運物流環境。

        慢行交通

        布設一批濱河(濱海)慢行休閑廊道

        近年來,一到周末和假期,大亞灣澳頭的衙前、小桂綠道以及霞涌的烏山頭綠道、曉聯河碧道等慢行休閑廊道,就迎來一波波本地及周邊城市市民、游客前來騎行、徒步,享受悠閑慢生活。

        完善的慢行交通讓城市更宜居。《規劃》提出,通過慢行系統的區分,逐步建成覆蓋大亞灣區的綠色慢行系統。《規劃》援引《大亞灣綜合交通規劃2020~2035年》(征求意見稿)內容提出,打造城市慢行空間和特色慢行廊道。根據大亞灣區部分老城區的實際情況,主要結合城市設計和城市改造梳理老城路網功能,完善公交服務體系;全面覆蓋公共自行車系統,以銜接公交為主,完善慢行設施,打造城市慢行休閑空間。

        大亞灣優良的濱海、河流資源為建設慢行休閑廊道提供絕佳條件。《規劃》提出,選擇在沿淡澳河、坪山河以及澳頭、霞涌岸線等布設一批具有特色的濱河(濱海)慢行休閑廊道,建設慢行交通特色化示范道路,還原自行車、步行的出行空間,推動形成現代都市多元化綠色交通出行體系。

        此外,隨著大亞灣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一些主要市政道路車多人多,人們日益關注過街設施的建設。《規劃》提出,按優先次序建設過街設施。據悉,大亞灣區已規劃形成近期立體過街設施13處,其中包含現狀3處、近期將優先在天悅龍庭、前新路北、菩提園、升平四路北、萬達廣場、四季悅城、中心客運站、板嶂嶺公園、錦地繁花、幸福城等區域新增10處過街設施。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