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區人民法院:掛圖作戰辦實事 對表落實暖人心

      [報料熱線] 2831000

        在大亞灣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區法院”)一樓大廳,一張約3米寬的分工表張貼在過道顯眼位置,“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任務分解表詳細列舉了幾十項任務,每一項后面都清楚地標注著開展時間、負責人和具體工作,每完成一項,活動負責人就會在表上貼上一顆紅星。區法院以“掛圖作戰、對表辦事”的工作模式,真正把群眾所需所盼記在心中、落實到行動上。

        統籌辦

        制定任務分解表,建立長效實施機制

        為民辦實事,知民之所需是前提。“原來傳票上標注的‘第二審判庭’可以改為‘四樓第二審判庭’,讓當事人可以快速定位審判庭位置。”“在訴訟服務中心可添置一些常用的訴訟文書范本、飲用水、應急藥品、老花鏡。”“要多開展執行回訪活動,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于符合救濟情形的及時給予執行救助……”通知下達后,區法院全院干警根據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群眾需求,結合部門職能,提出了辦實事措施。區法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細節提升到建章立制,全體干警主動擔當作為,積極性很高,全院掀起了辦實事的熱潮。”

        千條萬條,不抓落實就是“白條”。要確保辦成事、辦好事,建立完善的責任落實與監督機制是關鍵。活動伊始,區法院便制定了包含責任人、時間節點和具體工作的“任務分解表”,對活動實行清單式管理,每完成一項,就會在相應地方貼上一顆紅星。談及實施掛圖作戰以來的工作體會,區法院干警楊麗君說:“每一場活動的開展情況和總結都被詳細記錄下來,下一個工作目標就在眼前,既是一個日程提醒,同時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督促自己敢于擔當、善于作為。”

        活動開展以來,共推出30多項任務,其中,進行了法律咨詢活動5次、普法課堂5次、座談會7次、回訪活動7次,推出便民利民措施6項。

        記者看到,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任務分解表上,一些任務對應的日期欄寫著“長期堅持”。據了解,區法院正總結歸納“辦實事”的經驗和做法,將司法便民利民舉措形成長效機制,內化為自身工作職責。截至目前,區法院簡化執行案款發放流程、執行救助管理辦法、訴訟調解中心調解工作管理規定等5項長效機制逐項推出。

        貼近辦

        主動靠前延伸服務,妥善化解物業糾紛

        隨著“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區法院充分履行審判職能,主動靠前延伸服務,力促糾紛源頭化解。

        物業案件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且往往是涉群體性案件。今年以來截至5月23日,區法院新收物業服務合同糾紛1002件。針對這一問題,該院審判團隊進行了研判,發現這些物業糾紛往往是物業企業管理不規范、服務不到位,或居民對物業管理存在一定誤區引發的。該院各庭室紛紛開展行動,在審理案件之余,主動送法進社區、進企業。

        牽牛要牽牛鼻子。物業服務企業能否規范經營,對于源頭減少糾紛起到重要作用。4月10日,區法院聯合區房管局,為全區30多家物業服務企業管理人員上了一堂《物業服務合同解讀》專題法治講座。該院民庭庭長周勇圍繞民法典涉及物業糾紛的規定,結合區法院審理的典型案例,開展涉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法律解讀。

        區法院一方面引導物業服務企業規范經營管理行為,另一方面也深入社區傾聽業主呼聲。4月17日,該院主審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的法官團隊走進亞迪二村,與業主、物業代表座談,調研小區管理問題。

        “我家房子的外墻瓷磚脫落,怎么處理?”“凌晨三四點樓下賣菜的卸貨等噪音嚴重,我如何維權?”業主紛紛提出問題,法官一一予以解答,并提醒物業公司,物業問題雖然往往是家長里短,但涉及群眾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如果不積極回應和處理,導致矛盾激化,很可能引發社會問題。物業企業應強化法律意識、服務意識,切實提高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從源頭上減少糾紛。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區法院著力探索涉物業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遏制涉物業糾紛數量快速上升趨勢。4月20日,區法院組織大亞灣區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工作人員和區內物業服務企業負責人代表,召開了物業服務糾紛化解座談會,以區法院訴訟調解中心成立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與物業協會、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推動涉物業糾紛化解從終端解決向源頭防控延伸。與此同時,該院關于物業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的方案也正在起草當中。

        簡化辦

        轉賬領取執行款,提升司法效率

        為群眾辦實事,目的是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對于申請執行人來說,執行款的到位是實現公平正義的“臨門一腳”,區法院通過轉賬支付功能簡化執行款發放流程,極大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

        在一起詐騙案件中,法院判決被告人尹某犯詐騙罪,并將追繳的贓款發還被害人。被害人之一周某按比例應分得2000余元。但周某表示,其在深圳工作,往返惠州多有不便。考慮到周某在該案中已經遭受較大損失,為了不讓其因領取執行款而耗時誤工,執行干警與周某約定在4月19日下午下班后,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確認本人信息、收款賬戶無誤后,將執行款打到其賬上。

        區法院簡化執行款領款方式,通過轉賬支付功能發放執行款,既減少了當事人為領取執行款奔波于法院和銀行之間的時間和精力的消耗,也解決了外地申請執行人領取執行款路途遙遠、成本高的問題,更縮短了執行款發放時間,加快了執行款的清理工作。自今年3月正式啟用轉賬支付功能以來,截至5月23日,區法院已向當事人直接轉賬186筆、共計2225.98萬元,占同期執行款發款金額的24.29%。

        有的放矢方可事半功倍。針對今年以來物業服務合同糾紛上升的趨勢,以及案件文書長期以來送達慢、送達成功率低的困擾,區法院進行研判成立了集約送達團隊,旨在提高送達效率,縮短案件審理周期。集約送達團隊對很多當事人聯系不上的情況進行了研判,了解到案件當事人白天多在深圳上班,僅夜間或周末回大亞灣小區居住,于是決定在夜間、周末上門送達。團隊成員克服天氣炎熱、地形不熟悉等困難,逐棟、逐戶走訪,最多一晚上送達50份案件文書,利用時間差提高送達成功率。與此同時,通過上門送達,面對面與當事人釋法說理,用司法的溫情代替無聲的文書,促進糾紛妥善化解。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 通訊員林友標

      分享到: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