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吳波水產:一個桶養萬斤魚 “沖浪魚”入選全國名錄

      原標題:

      養殖新模式產出“沖浪魚”口味更好

      博羅吳波水產以陸基智能水產養殖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在博羅縣吳波畜牧水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吳波水產”)陸基內循環高效生態養殖基地,投放的數萬尾鱸魚正歡快地游弋。養殖場內,工人們只需查看智慧漁業管理系統大屏幕上的各種數據,就能實現養殖水體溶氧量、溫度、視頻監控等功能,可有效降低漁業綜合成本,提升漁業產業效益。

        “近年來,吳波水產利用先進優良的養殖設施設備,打造集養殖示范、科研試驗于一體的淡水魚高效生態養殖示范基地,水產養殖路子越走越寬!眳遣ㄋa負責人吳萬浩說,為帶動周邊農戶養殖,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為農戶提供魚苗選育、技術支持、成品回收等服務,目前吳波水產魚塘水域面積3000多畝,年產淡水魚約2800噸,輻射帶動周邊約1000戶養殖,提高農戶經濟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創新養殖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吳波水產現代設施漁業項目陸基內的循環高效生態養殖基地,一個個“巨型魚缸”整齊排列,隨著工作人員拋撒飼料,成群的鱸魚翻騰躍動,爭相覓食。

        這些特殊的“魚缸”是陸基桶,一個桶的容積達100立方米,可養殖6000斤至10000斤鱸魚,能有效解決傳統漁業養殖因自然因素減產、占地面積大、水資源利用系數低等問題。吳波水產依托集設施化、標準化、規模化于一體的陸基循環水高效生態養殖系統,走出了一條環保、高效的現代漁業發展新路子。

       

      工人向“巨型魚缸”陸基桶拋撒飼料。

        “陸基養殖可以減少環境影響,病害損失也可以得到控制!眳侨f浩介紹,陸基系統采用“受控式高效循環水養殖”,以圓形箱體為基本養殖單位,通過智能排灌系統24小時不間斷地把池塘水導入箱體內進行魚類養殖,養殖用水通過智能水處理系統整治處理后,最終又回到池塘當中。這不僅可以循環利用水資源,也讓水體不受外界影響,使溫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各項指標可控,降低了養殖風險,有效解決了目前水產業存在的環保和安全問題,實現多品種魚單養,并能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養殖結構,降低養殖風險。同時,縮短了魚類養殖周期,產量是傳統養殖方式的5倍甚至更高。

        博羅縣位于東江中下游低丘陵地區,域內河流眾多,氣候條件優越,為當地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有利的自然條件。自2005年成立以來,吳波水產一直致力于新型水產養殖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其中“吳氏沖浪魚”系列就是該公司推出的優質產品之一。

      吳波水產養殖的“沖浪魚”。

        吳萬浩介紹,所謂“沖浪魚”,是指在流水槽當中養殖的魚,由于水的流動,帶動了魚體全天候逆水游動,排空腸道脂肪殘留,從而讓魚快速瘦身提升纖細度,加上優質微濾水改善魚體肌肉纖維及肌肉水分含量,可以改變魚肉口感,有效去除魚的泥腥味,較普通魚類,魚體線形更好、肉質更緊,口味更好。2021年,吳氏沖浪魚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開展標準化養殖合作,助農戶家門口就業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成功的關鍵在于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高品質的產品服務。吳萬浩介紹,吳波水產成立以來,堅持做好品質管理,全程實行統一種苗選育、統一餌料選擇、統一水質控制、統一疾病防控、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成品回收、統一市場銷售的“七個統一”標準化管理,實現了全程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安全信息追溯閉環,保障了原料魚安全、優質且能全年均衡供應。

        一枝獨秀不是春。吳波水產在發展的同時,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水產養殖業,實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積極引導和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優質水產健康養殖!眳侨f浩介紹。目前現有水產養殖基地約30個,帶動周邊約3000畝魚塘開展標準化養殖合作,每年帶動農戶數約1000戶,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平均每戶每年增收提升5%。

      吳波水產養殖場。

        除了帶動農戶養殖,吳波水產還為周邊閑置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

        博羅縣楊僑鎮十二嶺渡頭村民小組村民王國富在吳波水產主要負責水產喂養及器械管護!霸诩议T口就業,既能照顧家庭,每月還能拿到四五千元的收入,感覺挺好的!蓖鯂桓吲d地說。

        為了全產業鏈發展,幫助農民拓寬增收渠道,吳波水產還從傳統零散式批發向集中式智能中心化市場流通方向發展,每日向周邊各大鄉鎮市場配送鮮活水產品萬余斤。

        談及未來公司的發展,吳萬浩表示,打算進一步加強源頭養殖的技術和質量控制,保證產品質量,為市場提供優質水產品的同時,積極推廣現代化健康生態漁業養殖技術,助力鄉村振興,為惠州水產養殖業發展作出貢獻。

        文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鄧秋娣

        圖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