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群特色臘肉供不應求。
西群村環境優美。
選好致富能人,多元化產業經營,打造西群臘肉品牌……2022年以來,博羅縣橫河鎮西群村以黨建為引領,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抓手,以發展鄉村旅游為主線,拓寬思路、積極謀劃,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特色產業,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根基,不斷朝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進發。接下來,西群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依托生態優勢,延長產業鏈條,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增長,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譜好“黨建曲”
黨建引領,堅持做到“三個好”
基層黨組織是高質量發展的戰斗堡壘和堅強保障。為此,西群村全力譜好“黨建曲”,為該村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抓黨建工作中,該村注重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堅持做到“三個好”,即使用好一個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好每一次黨組織生活會、發揮好每一屆班子的帶頭作用。如,通過村“兩委”換屆,將村里帶富能力強、公道正派、群眾中威望高的優秀黨員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全面提高村干部為民服務水平。村內重大事項,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召開會議,讓廣大群眾參與到村內各項事務中來,將主人翁意識貫徹到工作的各方面。
譜好“產業曲”
多產業模式助力村集體經濟穩步提升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西群村黨支部譜好“產業曲”,激活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西群村自然資源豐富,村黨總支部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愛護生態環境,堅持走產業興旺的路子。起初,該村的特色產業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種植面積最多的是桔子,養殖最多的是魚。村里挖掘了3名致富能人,開展了桔子種植的創業項目,帶動群眾就業150人,帶動群眾增收共30萬元。村內共有3戶種植業大戶,每戶年均收入25萬元,3戶種植業大戶分別種植柑桔、柚子、石榴,種植面積分別是2500畝、1200畝、400畝。
為了改變單一的產業模式,增加創收,村黨總支部通過流轉土地、租賃民宅、自主經營,在村里開辦起了農家樂、民宿等,開發清幽竹海旅游景點等,建立起“種植+農家樂項目+鄉村民宿旅游”多產業模式,助力村集體經濟穩步提升。
譜好“幫扶曲”
完成道路拓寬及村道綠化美化工程
為了更好地推動西群村發展,橫河鎮黨委還暢通鄉村資源補助渠道。秉持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橫河鎮黨委全力支持啟動西群至下浪社區雙向兩車道村道建設前期工作,把修好路作為發展的破局點,通過修路把人、財、物都引進來,把西群帶入發展快速道。
同時,西群村的包村領導、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駱郁雄積極爭取資源補助,先是申請到1000株三角梅,促進村道美化綠化。除此之外,工作隊成員還為企業、農場主、村民普及農業貸款補助渠道,幫助許多民宿、農家樂等項目順利發展。
近年來,西群村先后完成了道路拓寬、村道綠化美化工程,較好解決群眾出行和開發旅游的道路交通問題。
譜好“品牌曲”
大力發展農家樂,特色臘味供不應求
產業發展需要拳頭產品,也需要品牌力量。西群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村黨總支部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支持發展農家樂。近年來,該村還傾力打造具有西群特色的臘味農產品品牌。
西群臘味采用本地自養土豬,制作過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劑,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上適宜的氣候,西群臘味油光紅亮、口感香甜。優美的環境和飄香的臘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西群體驗農家樂,逐漸形成了一條產業鏈。截至目前,西群村已生產臘味約4萬斤,且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很大程度拓寬了村民的致富門路。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張壽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