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游璇鈺 通訊員陶君 林宜舟)今年9月,廣東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始在保護區內開展為期一年的無脊椎動物專項調查。據悉,此次專項調查在全省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調查項目中尚屬首次。該項目的順利啟動和實施,是對象頭山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的補充,將填補保護區在無脊椎動物方面本底數據的空白。
調查隊進行水生動物調查。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通訊員陶君 林宜舟 攝
本次調查由廣東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希言自然資源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組成調查隊。調查隊由廣州大學徐國良教授、易祖盛副教授,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昆蟲專家李志剛博士帶隊,分4個調查隊共15名調查隊員參與,隊員包括土壤動物、水生底棲動物、昆蟲等專家顧問和專業調查隊員。在為期一年的考察中,他們將在象頭山保護區布設若干條調查樣線,涉及保護區的各個功能分區,對保護區內的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等無脊椎動物展開為期一年的專項調查。
此次無脊椎動物專項調查重點以象頭山保護區內的昆蟲、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甲殼動物等低等無脊椎動物資源作為調查專項對象。通過布設覆蓋保護區不同生境、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海拔的無脊椎動物調查樣方和樣線,以標本采集、照片拍攝等作為調查憑證,相關調查數據對接保護區的“空天地一體化”管理平臺,實現調查成果實時動態可視化,為促進象頭山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科學管理提供支撐。
根據最近為期一周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象頭山保護區已設置昆蟲調查樣線8條,安裝馬氏網5處,已統計到蝶類57種,優勢種為藍點紫斑蝶、絹斑蝶、腌翅弄蝶、矍眼蝶、報喜斑粉蝶和寬邊黃粉蝶;鞘翅目、膜翅目、雙翅目、半翅目等類群的昆蟲標本正在整理、鑒定中。調查到土壤無脊椎動物23種,其中種類數較多的是螞蟻和蜘蛛,分別有5種和7種。調查團隊在象頭山多處水體采集了大量浮游動物、底棲動物標本,目前正在對這些采集動物標本進行實驗室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