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人員回博羅橫河發展民宿產業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原標題:

        外出人員回橫河發展民宿產業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筑夢山水間 惹得人流連

        “重巒如青羅裙裾,掛于天地間。綠水似綢帶縈繞,揩洗清凈眼。稻花雨里看浮山,惹得人流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博羅橫河動人心弦的美。有這樣一群人,筑夢于橫河山水間,裝點這方“桃源秘境”,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活,讓橫河山水的魅力為世人所識。他們是民宿產業人才,帶著“久在樊籠里”的游人“復得返自然”。在他們的助力下,橫河鎮在一產和三產的融合發展路上,旅游產業尤其是民宿產業取得不錯成績:2018年,該鎮成為“廣東省全域旅游現場會示范點”,民宿發展經驗及模式向全省推介;2020年,獲評“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2021年10月,獲評“廣東省鄉村民宿示范鎮”……

        邱森麟

        將河灘荒地變身“山水秘境”

        在橫河鎮下河村的一處民宿,有一道石墻由一顆顆形狀各異的石頭砌成,不僅彰顯著這棟民宿原生態的特色,也體現了當地泥工師傅的工匠精神。

        這堵墻寄托的是一種鄉愁,以及創始人的一種家鄉情懷。2018年,邱森麟放棄深圳的高薪工作,帶著妻女回到了故鄉橫河鎮下河村,投身于民宿產業。他說,隨著年齡漸長,他對家鄉的情懷愈發揮之不去,而讓他最終決定以民宿作為再次創業的,還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發展民宿和鄉村旅游是能夠直接、快速帶動家鄉村民就業和增加村民收入的途徑。

        于是,圍繞“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讓人記住鄉愁”的鄉村旅游發展理念和定位,邱森麟用了3年時間,終于將自己小時候放牛、抓魚的河灘荒地和舊瓦房打造成“山水秘境”——下河灣民宿。整棟民宿保持原生態風格,通過采用巨大落地玻璃窗實現“將風景裝進房間”,陽臺河景房更是讓客人零距離感受大自然。

        目前,下河灣民宿帶動當地村民固定就業人數8人,節假日臨時工作者平均每月達20~30人次,每月還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約3萬元。同時,民宿還試種由市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提供的新型高端水稻品種,接下來將把大米定位為橫河生態旅游特產,并通過價格兜底、技術指導、成本支持等合作模式,發動村民一起種植,進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時籌建農產品電商平臺,采用線上+線下運營模式,把村里優質、特色農產品銷售到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聯農、帶農、富農。

        譚文華

        將農耕文明記憶“鐫刻”到民宿空間

        譚文華是悠然山居民宿的創始人,建筑學專業畢業后從事設計工作及設計管理工作。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實施,家鄉橫河發生了巨大變化。譚文華希望能用自身力量為家鄉發展做貢獻,于是萌生了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和工作經驗,設計建造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民宿。如此一來,不僅能參與家鄉的鄉村振興,改善家鄉的村容村貌,還能弘揚當地歷史文化,發掘農耕文明的當代價值。

        就這樣,他與家人一起創辦了悠然山居民宿,以“做安靜的歷史訴說者”為設計理念,將過去農耕文明記憶“鐫刻”到民宿空間里。在建造過程中,譚文華注重采用鄉土材料,以橫河當地山水風景為依托,結合本村文化、休閑度假、藝術創意,讓游客切實感受到不一樣的民宿。目前,悠然山居民宿年總收入約50萬元,接待旅客共計約4000人次,并獲得一系列榮譽。他個人也在2020年被廣東省發展研究院授予“2020年度最佳民宿設計師獎”榮譽稱號。

        譚文華還積極為村民增加就業機會,如在民宿建造過程中,他盡可能雇用當地工匠;運營民宿期間,聘用本村村民為管理人員。

        曾曉梅

        推動景村共生共融一體化發展

        曾曉梅和上良民宿的故事開始于2015年,那一年,她考慮在羅浮山周邊開辦一家酒店或民宿,橫河鎮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組是她的心儀地之一。上良村民小組地處顯崗水庫附近,當時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當地村民主要靠捕魚維持生計,收入水平較低。大部分村民的房屋只建了一層,二三層僅搭建了框架,有的甚至連框架都沒有。而上良村的高山、溪流、濕地、稻田……正是曾曉梅打造向往生活的理想元素。

        在上良村規劃設計建造的過程中,曾曉梅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充分利用現有的民房資源,實現“農房變客房”整村民宿開發。按照此思路,村民的房屋一樓留作村民自住,二樓以上閑置房屋統一裝修、經營、管理,打造成精品民宿。

        在運營上,采用“四方共建、景村共生、主客共享”這一新的運營模式。政府、企業、村集體、村民共建,強化政府部門的領導和監督作用,突出村集體在鄉村振興過程的主導和協調作用,推動景村共生共融一體化發展,最終實現村民受益。比如,民宿的一樓除了留作村民自住,還附帶為游客提供農家樂、旅游商品、休閑咖啡吧、竹編體驗等,村民自家釀的酒、下的雞蛋、種的蔬菜都成了旅游商品。除豐富游客的住房體驗外,還能實現“農民變旅游從業人員、農產品變旅游商品”,帶領村民創業致富。

        謝水貴

        引進民宿品牌帶動村民就業

        謝水貴出生于橫河鎮的一個小村子。在謝水貴的記憶里,家鄉的山很高、水很清、天很藍,但是村民的生活水平低,經濟來源單一。很多青年因此背井離鄉到城市里打工,謝水貴也是其中一員。

        在外打拼多年后,盡管外面的世界繁華多彩,但謝水貴心里一直記掛著家鄉。一個聲音不斷在謝水貴的耳邊響起:回去吧,為家鄉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重新回到家鄉的謝水貴對這片土地有了新的認識:這里擁有豐富的自然風景資源,鄉親們種的農產品更是無污染的天然食品,將這些優勢整合起來,開辦高端民宿,是帶動家鄉發展的不錯途徑。認真考慮后,謝水貴拿下了橫河上河村閑置的上河小學舊址改造經營投標項目,計劃將學校舊址改造成民宿。

        考慮到自己并沒有經營旅游民宿產業的經驗,也缺乏相關的策劃團隊,比起自己從零開始,引入成熟的、有帶動力和影響力的高端民宿品牌是一個好選擇。經過數次考察以及深入洽談,他與麥客連鎖精品民宿達成了合作。8個月后,麥客喜客民宿順利開業。

        民宿的運營為村集體帶來租金跟管理費收入,聘請了周邊十幾名村民作為員工,以及多名村民作為周邊環境護理、農田耕種的臨時工,帶動了村民就業。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林鈺婷 鄧麗瓊

        

      編輯:海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