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疊嶂,草木豐茂,流泉回繞,山徑曲折,走進夏季的“嶺南第一山”羅浮山,仿佛走進一個寧靜幽深、遠離塵世的桃源。
羅浮山不僅人文資源豐富,還擁有奇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鮮為人知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羅浮山曾受到兵燹破壞以及刀耕火耨粗獷生產方式摧殘,曾一度淪為荒山禿嶺,森林覆蓋率一度僅有20%。69年來,惠州市國有羅浮山林場一代代林業人接續奮斗,植樹造林護林,使得羅浮山森林恢復昔日鼎盛,至今森林覆蓋率已達97.43%,成為“物種基因寶庫”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瑰寶。
歲月崢嶸,林業人的艱難與榮光在此交匯,鐫刻在大山深處。
羅浮山林場是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寶庫”。
廣東省最早建立的國營林場之一
羅浮山林場地處珠三角東北部,位于博羅縣內,總面積9811公頃,是廣東省最早建立的國營林場之一,也是惠州面積最大的國營林場。
森林是保護陸地生態平衡的主體,除具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吸收粉塵等生態環境效益外,還具有旅游景觀作用。游客來到這里,縱覽林海,千樹萬木,千姿百態,各具風華,目不暇接。有的枝繁葉茂,亭亭如蓋;有的盤踞而生,蔚然毓秀;有的軀干挺拔,碩大雍容。
夏季陽光猛烈,記者跟隨羅浮山林場工作人員進入南樓工區,觸目所及,郁郁蔥蔥。一個清涼世界讓人體感溫度驟降幾度。南樓寺附近接仙橋下的瀑布沿著石壁飛流直下,像一條白色綢緞懸掛在蒼翠的山間,水聲飛鳴,浪花細碎,引得游人驚嘆。
森林環抱、林水相依,成為今天羅浮山的生態寫照。
2021年,惠州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為主要抓手,認真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高質量開展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全面構建公園城市和自然保護地體系、不斷提升依法治林水平。目前,惠州已全面落實各級林長3485人,護林員2488名,監管員1151名,責任面積1028.48萬畝,完成任務總量的100%,基本建成黨政領導負責制的市、縣、鄉鎮(街道)、村四級林長制組織體系。
乘此東風,羅浮山林場全面加快推行林長制,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推出包括森林資源網格化、建立信息發布平臺等8項林長制配套制度。
據羅浮山林場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多年來的植樹造林以及生態保護,羅浮山森林資源正向演替,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森林碳匯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增強,森林質量顯著提升。目前,羅浮山植被主要有溝谷常綠闊葉林(具有季雨林性質)、季風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闊葉林、常綠針闊混交林、常綠針葉林、山頂灌叢草甸等,組成完整的植被類型,構成了蒼翠、朦朧、幽深、神秘的林海景觀。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各類動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如今,羅浮山林場內有維管植物221科、1693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有17種,還有孑遺植物、特有植物以及以羅浮山命名的植物;有野生動物23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有30種,是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寶庫”。
護林員在林場內開展巡查工作。
征服荒山恢復生態
鮮為人知的是,羅浮山林場也有過一段曲折的發展歷程。
據《羅浮山林場志》記載,清咸豐四年(1854)之后,戰亂頻仍,羅浮山原始森林大部分被毀。當時周邊民眾沿用刀耕火種、燒灰積肥、放火驅趕野獸等生產方式,造成山林火災屢屢發生,使森林資源遭受嚴重破壞。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博羅知縣在羅浮山沖虛古觀立《嚴禁砍伐山林》碑,保護屢遭破壞的羅浮山。但羅浮山的山林火災狀況沒有大的改觀。鄉村農戶慣有燒山的陋習,隨意燒荒開墾、燒灰積肥、燒田邊草、燒木炭及掃墓引起的山火頻繁,森林資源損失嚴重。
1929年秋天,羅浮省營模范林場在博羅長寧設立,推行領荒造林和對水源林進行調查等工作。1938年10月,日軍登陸華南后入侵羅浮山,模范林場被迫停辦,戰火燃起,羅浮山森林再次毀于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把發展林業事業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制定一系列發展林業的政策。1953年11月30日,廣東省農林廳創辦廣州龍眼洞、增城大埔、東莞樟木頭、博羅羅浮山等四個造林站。當時的羅浮山原始植被已破壞殆盡,剩下的多為次生灌木林,森林覆蓋率只有20%。
1954年,羅浮山造林站開始采種育苗、植樹造林,當年一舉造林0.86萬畝。1956年,國營博羅第一林場(后改稱“羅浮山林場”)在羅浮山造林站的基礎上成立。1962~1974年,林場對早期種植的林木進行間伐撫育,共間伐小徑材1.03萬立方米。1975年林木進入主伐期,是年在華首臺工區采伐木材0.12萬立方米。
羅浮山林場初期,干部職工生活工作條件艱苦,住破廟、工棚、帳篷或到農村借房居住,“出走靠兩腳、用水雙肩挑、晚上油燈照!钡@沒有擋住林業人的熱情。老一輩林場人篳路藍縷,前赴后繼,靠肩膀和鐵鋤植樹造林,肩負著征服荒山的時代責任,承載著生態恢復的歷史使命。
資源保護和綠色發展雙贏
改革開放后,羅浮山林場憑借多年生產木材積累的資金,在以林為主的前提下,外引內聯辦實業,搞活林場經濟,從1981年開始先后合股經營或出租廠房物業開辦聯合公司、加油站、五金廠、塑料廠、學校等,第二、三產業發展迅猛。1991年,羅浮山林場場長黃芝森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勞動模范”稱號。
1998年,經省林業廳批復批準,羅浮山林場全部林地劃入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此后實行保護區和林場“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管理體制。2002年,羅浮山林場積極響應國家生態建設政策,停止生產木材,積極構建生態公益型林場。轉型初期,經濟較為困難,為發展經濟,林場努力探索和發展生態旅游項目,由于經驗不足,發展生態旅游項目之路并不平坦,未為林場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但邁出了林場實施生態保護后發展綠色經濟的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后,羅浮山林場充分發揮綠水青山優勢,實現了資源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雙贏,林區面貌煥然一新。2017年7月,羅浮山林場收歸市林業局管理,全面提高了林場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生態功能得到顯著提升、職工生活得到保障。2020年起,市屬國有林場定性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市財政全額撥款,讓羅浮山林場人輕裝上陣,奮力向現代化國有林場邁進。
據統計,69年來,羅浮山林場累計造林14.9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7.43%,林木蓄積量達69.8萬立方米。
護林人故事
一家四代人的林業情緣
羅浮山林場發展至今,離不開一代代護林人的貢獻!斑@是橙黃玉鳳花,也叫鳳尾蘭、飛機蘭,生長在羅浮山海拔300~1500米的山坡或溝谷林下陰處地上!痹诹_浮山一條山道旁的一處巖石上,生長著多株植物,羅浮山林場資源管護辦公室的林業工程師徐益成饒有興趣地向記者介紹,它的唇瓣像極了一架小飛機,讓人感嘆造物的奇妙。
一走進山里,徐益成的眼睛就變得銳利起來。從20歲來到羅浮山林場,徐益成將青春獻給了大山。讓羅浮山林場干部職工津津樂道的是,徐益成一家四代人都與林業結緣,成為佳話。
徐益成在觀察林場內的植物。
●艱苦創業
一代造林二代護林
徐益成祖籍梅州五華。1958年4月,徐益成的祖父、29歲的徐如托經人介紹,從五華來到羅浮山,加入植樹造林的隊伍,成為羅浮山林場的“拓荒!。
“我爺爺那一代林業人是羅浮山林場第一代林業人,那時候羅浮山還是光禿禿的,他們每天帶著樹苗,拿著鋤頭,背著飯袋,上山種樹!毙煲娉纱蛐∮浀,爺爺天沒亮就出發,天黑才回家,有些比較遠的地方,要走兩三個小時,而且山林陡峭,樹苗幾乎靠人工扛上山,又累又危險。
盡管如此,在當時“綠化祖國”的號召下,大家干勁十足。據《羅浮山林場志》記載,那時林場組織開展大規模的馬尾松直播造林活動,最高峰時每天參加人數有上千人,有時還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在第一代林業人的努力下,羅浮山的一個個荒山禿嶺漸漸披上了綠裝。
20世紀70年代,第一批林業人種下的林木進入了主伐期。當時,百姓的生活普遍比較艱苦,周邊村民經常到林區割草搞副業和砍伐生松枝,盜伐林木事件時有發生。林場只能不斷充實工區隊伍,加強巡山護林。1978年,徐益成的父親、25歲的徐尋芳成為羅浮山林場的一名巡山護林員。
“我們四五個同事一起組成小隊,每天上山巡查,防止偷伐!毙鞂し蓟貞,偷伐者往往是半夜來砍伐林木,為此他們晚上也要加強巡護,大家都住在山上的簡易瓦房里,條件比較艱苦!皼]有電,只能點煤油燈;沒有菜,就開荒種一點;沒有肉,就帶條咸魚吃一個星期。”
當護林員,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防火滅火。一旦出現火災,護林員必須立即沖在一線!耙话芽车丁⒁话央娡埠鸵粭l濕毛巾,就是我們打火的裝備!毙鞂し蓟貞,“山里風向多變,最怕風向突然一轉,一百米外的火幾秒鐘就能燒到眼前!
從1978年到2013年,徐尋芳一直在一線當護林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巡山、護林、防火……當被露水打濕的褲腿干了,后背的衣服又開始濕了;當滿頭的青絲變得花白稀疏,滿山的林木卻愈發蒼翠茂密。
●開拓創新
三代興林四代旺林
“我從小跟著父親在羅浮山林場長大,早已習慣和林木打交道,沒有過多思考就選擇了廣東省林業學校,1994年畢業后進入羅浮山林場!毙煲娉烧f,第一代林業人是造林,第二代林業人是護林,第三代則是興林,科技興林。他除了處理各種林業材料,還要經常進山做好有害生物防治、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森林生態系統監測等方面的工作,每個月大半的時間都泡在山林里。
近年來,羅浮山林場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了生態公益林示范區建設、碳匯林改造、中幼林撫育、有害生物防治、古樹名木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等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徐益成積極參與其中,或帶著背包工具上山做林業調查,或作為向導給孩子進行科普宣教,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忠實踐行者。
借助高科技的力量,羅浮山林場真正實現了“智慧巡山護林”,所有的護林員在值班巡山期間,都配備北斗巡護智能終端設備,通過技術定位,能對巡山路徑實時跟蹤。在重點區域內,還設置了紅外線等感應系統。
像徐益成一家三代一樣,羅浮山的大部分山林都留下了不少“林三代”“林二代”的足跡。徐益成立志和他的祖父、父親一樣,傾心守護這片森林,直至退休。
讓徐益成感到欣慰的是,兒子徐文祥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子承父業”,延續著徐家三代人的“林業夢”。
徐文祥從小在羅浮山林場長大,經常跟著祖父和父親滿山轉悠,特別喜歡山里各種各樣的植物;蛟S就是他與林業天生的緣分,所以考上惠州學院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個與林業密切相關的專業——風景園林專業。今年,他完成了大四課程,明年打算考研,心儀的學校是華南農業大學。他計劃以后可以利用所學知識,讓它們發揮出更多生態功能,讓資源成為風景,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一家四代與林結緣,良好家風一脈相承。2022年,徐益成家庭被評為惠州市十大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傳為美談。
林翔飛:用青春和熱血踐行林業初心
青山環繞、森林擁抱,成就眼前風景的是一位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舍身忘我守護綠水青山的林業人。
2021年2月24日上午,羅浮山林場資源管護辦公室林業工程師林翔飛在巡山時,突然暈倒在海拔1200多米的飛云頂上,再也沒有醒來,生命定格在47歲。說起這位因公殉職的好同事,羅浮山林場干部職工深感惋惜。羅浮山林場每一寸土地上,都深深留下了林翔飛的足跡。
1993年8月,林翔飛從廣東省林業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羅浮山林場工作。林翔飛當年19歲,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扎根林場生產一線。多年來,他先后參加了植樹造林、林木撫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固定監測樣地建設、林業資源調查、古樹名木調查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獲得同事們的好評。
在深山老林里,生活條件艱苦,林翔飛不辭辛苦,潛心鉆研,與同事們一起穿梭在崇山峻嶺之間,將專業知識和操作技巧結合,埋頭苦干,用實際行動踐行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吃苦耐勞的林業人精神。
2020年12月,林翔飛和同事到位于博羅、龍門、廣州增城三地交界的橫坑防火線巡查。由于山上沒有路,滿山是枝丫和刺,已經爬山5個多小時的林翔飛不小心崴到了腳。但是,他強忍住疼痛沒有告訴同事,堅持繼續巡山。直到4個多小時后下到山腳休息時,同事們才發現他的腳已經腫起來了。林翔飛同事楊奇青回憶,“那天我們早上7時就出發,巡山全程要走80多公里,歷時約10個小時,他崴到腳后還堅持巡山幾個小時,真讓人敬佩!
林翔飛把最美好的青春默默奉獻給了綠色生態建設,他日復一日在羅浮山林場的大山密林中,用腳步丈量大地的寬度,用汗水守護青山的厚度,用生命守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激勵著惠州林業人接續奮斗。
一片片綠水青山,在林翔飛這樣的林業人的守護下,愈發美麗、青翠。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通訊員梁宇 鄭文雄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實習生陳熙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