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聯合銅箔三期工程動工 博羅湖鎮首家百億產值企業將誕生

      [報料熱線] 2831000

        原標題:

        小小銅箔撬動一個專業鎮

        惠州聯合銅箔三期工程動工,博羅湖鎮電子材料產業再添新動能

        廣梅公路從324國道的分岔口往東北方向延伸時,在博羅湖鎮段的起點處拐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彎。彎道的盡頭,是惠州聯合銅箔電子材料有限公司。

        這里正是湖鎮工業發展的起點。1992年,惠州聯合銅箔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落戶湖鎮,帶動了當地電子材料產業集群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成型,在隨后近30年的時間里,逐漸造就了一個電子材料生產基地。

        不久前,惠州聯合銅箔三期工程動工建成達產后,把原本7100噸的年產能,一舉拉升至2萬噸。這些產品從湖鎮這座小鎮流向全球,為持續火熱的鋰電池市場注入一股強勁的擴產動能。

        1、 小鎮里的“隱形冠軍”

        今年湖鎮這座嶺南小鎮的三四月份,破天荒地幾乎沒有下過雨,即便有著全縣最大、多達1.38億立方米的庫容量,這里的顯崗水庫也已幾近見底。干旱就這樣維持了一整個春天。

        席卷全球的新能源浪潮,卻悄然在這個珠三角小鎮激起波瀾。

        3月14日,位于湖鎮的惠州聯合銅箔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惠州聯合銅箔”)三期工程動工,總投資超10億元,主要生產4—9微米極薄鋰電銅箔,設計年產能12900噸,預計2021年底建成投產。三期項目建成投產后,惠州聯合銅箔將擁有2萬多噸的年產能,年總產值近30億元。

        4微米的銅箔有多薄?數據顯示,一根頭發的直徑是60至90微米,而4微米相當于頭發直徑的1/12。

        這薄如蟬翼的鋰電銅箔,恰恰是運用在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3C行業、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鋰電池產品的重要材料。

        2018年央視播出的大型工業紀錄片《大國重器》,揭示了鋰電銅箔厚度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變革意義。“每輛汽車的電池包由幾十到上千個電芯組成。電芯中的導電金屬層影響安全性,而活性材料層則決定蓄電能力。”紀錄片中,寧德時代產品工程部資深經理王維講述道,要想讓電池性能提升,必須大力改善活性材料性能,同時致力于空間利用率提升。要想在電芯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大活性材料鎳鈷錳的用量,使電芯的能量密度提升,加大續航里程,就必須嘗試將電芯中的導電銅箔厚度從8微米減少到更薄。

        寧德時代這個全球動力電池領域巨頭,正是惠州聯合銅箔在國內的主要客戶之一。

        惠州聯合銅箔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啟倫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熱已經成為惠州聯合銅箔增資擴產的主要動力。2021年4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發布了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整理的《2021年3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統計顯示,3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6萬輛和2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已連續9個月刷新當月產銷歷史紀錄。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更是雙雙沖破50萬輛。

        在新能源汽車全球浪潮發展帶動下,鋰電銅箔需求也在不斷攀升。早在2019年,全球鋰電銅箔總需求量就達到17萬噸,行業人士預測,未來銅箔需求或將持續維持緊張局面。根據相關研報預測,僅在6微米鋰電銅箔領域,到2022年全球需求量就將達28.3萬噸/年。

        在鋰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這一細分領域,惠州聯合銅箔可以稱得上是“隱形冠軍”。其母公司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研制并生產鋰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的生產企業,擁有近百項國家專利,多項技術指標成為鋰電銅箔行業的質量標準,鋰電銅箔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3,現已成為知名的鋰電銅箔龍頭企業。

        “諾德擁有國內行業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銅箔工業智能化生產線,是全球唯一既能生產4-8微米超薄鋰電銅箔、微孔銅箔,5G通訊用的高端標準銅箔,又能生產3—14盎司超厚電解銅箔的技術領先企業。”周啟倫告訴記者,該企業已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內主要動力電池企業建立了持續穩定的合作關系,并逐步與特斯拉、LG化學、SKI等國際新能源下游廠商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35%,多年蟬聯全國第一。

        2 、電子材料產業集群走過30年

        生活在湖鎮和周邊鄉鎮的人們,習慣把惠州聯合銅箔稱為“銅箔廠”,它為當地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這個親切又接地氣的稱謂,映射了這家企業在當地的悠久發展歷史。

        周啟倫見證了這段歷史。他在1994年加入惠州聯合銅箔,彼時,這家公司還叫“聯合銅箔(惠州)有限公司”,尚未進行股份制改革,擁有每年2100噸的各類電解銅箔生產能力。

        “那時的湖鎮工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廠區周邊荒無人煙。”談起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這家工廠的見聞,周啟倫至今記憶深刻。

        盡管周邊環境荒涼,但惠州聯合銅箔是最早嘗到湖鎮交通區位優勢甜頭的一批企業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湖鎮聯系外界的交通主干道只有一條廣梅公路——這條首尾連接著廣州市和梅州市的省道,全長412千米,車道狹窄,常有交通事故發生。

        就在惠州聯合銅箔落戶湖鎮的1992年,廣汕公路惠州段改造完成,與廣梅公路相交,為湖鎮對外連接開辟了更為順暢的通道。

        在隨后的幾年里,華通電腦、創國機械、德聯科技3家企業也相繼在湖鎮落地生根。

        “今天我們再往前看,正是惠州聯合銅箔的落戶,帶動了電子材料生產企業在湖鎮的集群式發展,形成了早期的電子材料產業鏈。”湖鎮鎮委副書記、鎮長劉偉榮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形成的電子材料產業集群塑造了湖鎮整體工業體系雛形,成為湖鎮工業立鎮的根基。

        電子材料產業的加速成型,同樣離不開交通等區位賦予這座小鎮的特殊魅力。以惠州聯合銅箔為例,其客戶群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選址在湖鎮,不僅可以節約用工成本和物流成本,也能充分利用珠三角暢通的路網,“博深高速通車以后,從湖鎮到深圳龍華只要一個半小時,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湖鎮是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投資落戶,公司能夠發展壯大。”

        電子材料產業集群的茁壯成長,也讓惠州聯合銅箔的管理者增強了在當地投資的信心。2017年7月,諾德股份在博羅湖鎮增資擴產,新建了6微米高端電解銅箔的生產線高端產品,整體產能提升至8000噸,總投資增至4億元。

        時隔4年,惠州聯合銅箔再次啟動三期項目的建設,新建1棟主廠房及配套輔助廠房,占地14876.8平方米,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將增加11億元,每年增加稅收4400萬元。

        “得益于湖鎮當地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城鎮面貌的煥新,我們在湖鎮的工廠更能留得住人才,這30年來,惠州公司的外流人員比較少。”周啟倫告訴記者,正是人才隊伍的穩定,為企業的扎實發展奠定了基礎。

        如今,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湖鎮的支柱產業。湖鎮鎮常務副鎮長林志明介紹,目前湖鎮共有170多家企業,其中,惠州漢旭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華通電腦、聯合銅箔、創國機械、德聯科技4家屬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已初步成為以超薄銅箔、精密鉆頭和多層線路板為核心產品的電子基礎材料生產基地。

        2017年,廣東省專業鎮發展促進會發布了2017年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名單,湖鎮鎮被認定為“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電子材料)”。

        “隨著更多上下游企業的引進和電子材料產業鏈的完善,部分產品實現了‘買當地、賣當地’,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內循環’。”劉偉榮說,“隨著企業的采購和物流成本降低,有了更高的利潤空間,湖鎮的電子產業將會迎來一個又一個的快速增長期。”

        3 、首家百億產值企業將誕生

        “改”,是近幾年湖鎮產業發展的關鍵詞。

        自2005年原湖鎮鎮和原響水鎮合并后,湖鎮鎮的總面積擴大到275.33平方公里,成為博羅面積最大的鎮街之一,下轄35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總人口約有10萬人,其中外來人口就有4萬人。

        廣闊的鎮域面積,在為湖鎮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加大了統籌全鎮產業發展的難度。

        “改”的第一把利刃指向了皮革產業。劉偉榮告訴記者,皮革產業是湖鎮響水片區的傳統產業,然而,皮革行業排污量較大、污水成分復雜,對當地的水污染防治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對此,湖鎮下定決心,開始了破釜沉舟的皮革廠清退行動。近年來,湖鎮陸續淘汰了8家產能落后的皮革廠,轉型為電子、機械臂等行業。

        “接下來我們會以此為基礎,讓響水片區皮革廠全部退出,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劉偉榮說。

        舊廠房和舊園區是另一個改造的重點。近年來,湖鎮以廢舊廠房和村級工業園為目標全力盤整土地資源,成功盤活了一個村級工業園,釋放出4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升級改造后,湖鎮在這片工業園里新引進了兩家企業,其余的土地仍在規劃報建中。

        “我們堅持將土地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生態保護相結合,堅持將壯大產業規模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堅持將推進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相結合,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科學謀劃‘選’的文章,統籌提高‘擇’的質量,不斷把擇商選資和促進企業增資擴產作為拉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推進湖鎮工業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劉偉榮介紹,2020年湖鎮新引進5家企業,促進華通、聯合銅箔、豐采五金、鼎冠塑膠等4家重點企業增資擴產和技術改造,協議增資額突破40億元,當年實現增資32億元,增資完成率達70%以上。同時,協調推進自立環保、神山和三水礦區等一批省市級重大戰略性產業項目用地建設,逐步解決啟投、恒榮豐、騰進、卡司通等項目用地問題。

        這些舉措,為湖鎮工業經濟發展釋放了巨大的潛力,進一步夯實了工業強鎮基礎。

        截至2020年,湖鎮已有規上企業34家,規上工業總產值和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28億元和26.5億元,同比增長4.5%和1.6%。

        在產業發展的帶動下,盡管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國外內形勢的影響,2020年湖鎮經濟依然實現了逆勢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實現47.93億元,同比增長11.07%。作為經濟增長“穩定器”的投資,同樣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這一年,湖鎮全鎮固定資產總投入9.89億元,同比增長20.7%。此外,湖鎮2020年稅收總額達到3.34億元,增長6.4%,是“十三五”初期的1.2倍,年度增速全縣排名第六。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湖鎮最重要的工業企業之一,華通電腦(惠州)有限公司今年將實現產值突破100億元,成為湖鎮首家百億產值企業。“這將對湖鎮的稅收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帶來市場的繁榮,加速人才流動。”劉偉榮說。

        2021年,湖鎮擇商選資和增資擴產的步伐正在加快。截至2021年3月底,已新增簽約項目2宗,總投資額為11.5億元;惠州聯合銅箔三期、博羅明豐廚具制造有限公司B棟、鼎冠塑膠玩具(惠州)有限公司三期、博羅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等4宗增資擴產項目,帶來超過30億元的總投資額。

        對于湖鎮工業的未來,劉偉榮充滿信心:“通過現有企業的增資擴產、舊廠房舊園區的升級改造,新引進企業的投資達產,三年后湖鎮的稅收有望在2020年基礎上實現翻番,工業總產值從2020年的128億元增長到200億元。”

        ■相關

        湖鎮鎮委副書記、鎮長劉偉榮: 建設產業大道 拉開城鎮骨架

        位于博羅縣中西部的湖鎮鎮,像一顆寶石鑲嵌在廣梅公路、廣汕公路的交叉點上。貫穿全境的廣梅公路,同時也串聯起湖鎮的產業發展命脈。

        這條長期以來承載了湖鎮生產生活運輸需求的公路,如今卻成了湖鎮交通的瓶頸。由于本地企業貨運需求大,卻缺乏更多對外連接的通道,內循環道路也尚未打通,這條主干道常常面臨大面積堵塞。湖鎮鎮委副書記、鎮長劉偉榮坦言,交通已經成為制約湖鎮發展的關鍵問題。

        改變即將發生。劉偉榮告訴記者,湖鎮正謀劃推進串聯湖鎮圩鎮和響水兩個片區的中部產業園大道,并規劃一條連接鄰鎮——龍華鎮的新通道,對接沿東江經濟帶,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城鎮的交通路網結構,拉開城鎮骨架,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8公里產業大道可釋放8000畝土地資源

        從湖鎮驅車行駛近30公里,就能到達位于博羅縣石灣鎮的博羅縣智能裝備產業園。作為惠州全市布局的7個千億級產業園區之一,博羅縣智能裝備產業園于2020年5月獲批后,從一開始就高起點規劃——定位為大灣區重要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深莞惠智能網聯合作示范平臺、產城融合發展的一流園區。

        有著良好工業基礎的湖鎮,正積極尋求加入博羅縣智能裝備產業園組建的“千億聊天群”。劉偉榮告訴記者,湖鎮正謀劃打造容量500億元以上的博羅中部工園區,并作為博羅縣智能裝備產業園的分區,結合工業園區發展定位要求,著力引進投資強度高、產值體量大、經濟效益好、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新產業項目,有效促進資源整合和土地產出效益,進一步提高湖鎮發展競爭力和工業強鎮地位。

        新產業平臺的謀劃離不開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套。針對目前只有一條交通主干道的現狀,湖鎮提出新建一條產業大道。這條預計全長8公里的產業大道,將貫穿中部工業園,串聯起湖鎮和響水兩個片區,緩解廣梅公路的運輸壓力,實現連片發展。“產業大道的開通,將讓湖鎮新增8000多畝的可利用土地,這樣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在全縣都是絕無僅有的。”劉偉榮說。

        在劉偉榮看來,產業大道是湖鎮打通交通“內循環”、做大產業基本盤的“命門”所在。不僅如此,今年湖鎮也將著力推進廣梅公路圩鎮段擴道提升、響水片中心區市政改造、下洞至花園旅游通道、響水垃圾壓縮站、石峽水庫引水及利民水廠擴容工程等一批重點工程,加快盤整工業用地,從各個方面逐步打通影響湖鎮高質量發展的關節。

        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旅游深度融合

        穩步推進工業發展的同時,湖鎮的農業發展也并未落下隊伍。

        劉偉榮介紹,近年來,湖鎮嘗試以名貴中草藥材和珍稀水果品種示范種植為突破口,不斷推動“桉改藥”工程,統籌推進傳統作物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金線蓮、牛樟樹、牛大力等中草藥試種植初具成效,柑橘、葡萄、石芽壩茶等“一村一品”項目同樣有序發展,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拓寬。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劉偉榮認為,對于湖鎮而言,湖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就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旅游深度融合。

        劉偉榮告訴記者,湖鎮將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線,努力盤活耕地和閑置地使用效益,引導個體承包土地集約流轉經營,促使農業龍頭企業更好地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要進一步發揮農科示范場技術引領作用,大膽嘗試珍稀蔬果和中草藥示范種植,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拓展增收渠道、創新增效模式,爭取培植一批“網紅”農產品。

        “我們要用工業的模式運營農業,通過農業產業的發展聚集人群,發展高端服務業,真正實現三產融合。”劉偉榮說。

        ■數讀湖鎮產業

        2020年

        共有規上企業34家

        規上工業總產值128億元

        規上工業增加值26.5億元

        國內生產總值實現47.93億元,同比增長11.07%

        固定資產總投入9.89億元,同比增長20.7%

        稅收總額達到3.34億元,增長6.4%,增速全縣第6

        2021年

        新增簽約項目2宗,總投資額11.5億元

        增資擴產項目4宗,總投資額超30億元

        南方日報記者 廖鈺嫻

        

      分享到:
      上一篇:
      編輯:海晏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