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東大山深處,有個神秘的小洋樓,背景不簡單!

        在惠東白盆珠水庫副壩不遠處的一片龍眼樹林里,

        有一座與周圍民居風格迥異的小樓,

        淡黃色的紅磚清水外墻,

        建筑風格古樸、典雅。

        小樓已經有些破敗,

        但是依然能看出當年的氣派。

        在這大山之中,

        怎么會有這樣一棟氣派的小樓?

        這里會有怎么樣的故事?

        蘇聯專家樓與白盆珠水庫

        這棟小樓和白盆珠水庫有著密切的聯系。

        白盆珠水庫工程于1959年底開始動工修建。當時,蘇聯專家根據相關協議援建白盆珠水庫工程。為此,專門建了專家樓。

        據水庫修建親歷者回憶,蘇聯專家的到來給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據悉,中蘇飲食文化差異較大,習慣吃面包的蘇聯專家抵達白盆珠后發現,這里沒有面包店,也找不到會做面包的人。為了保障專家的日常,當地還派人特地前往廣州等地買面包回來。

        受諸多因素影響,20世紀60年代,白盆珠水庫工程動工后不久便停工下馬。隨著中蘇關系變化,蘇聯專家陸續撤離,專家樓一度空置。直到1977年4月,白盆珠水庫工程正式復工,專家樓才作為水庫建設指揮部工程隊設計室得以恢復使用。

        據惠東縣博物館工作人員考證,蘇聯專家樓坐西向東偏南,中間寬兩邊夾矩形對稱布局,紅磚水泥混合結構。主樓為三層,左右翼樓為二層。左右翼樓除稍間以外其余三間兩層分別設騎樓。主樓及翼樓稍間樓面均用青磚加水泥砂漿疊砌成圓拱頂式天面。主樓后端置樓梯通往各層。

        蘇聯專家樓翼樓呈騎樓設計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20世紀50年代,粗野主義建筑在蘇聯頗為流行,這一時期正值中蘇友好建交,此類風格的建筑也隨著蘇聯專家的到來,在中國不少地方建起。如今,國內很多城市還能找到風格類似的蘇式建筑,并被改造成特色酒店、創業園等。蘇式建筑濃郁的工業風,至今仍吸引著眾多旅游、攝影達人的目光。

        歷史的車輪駛過六十年光陰,人們關于蘇聯專家的記憶逐漸淡去,但那段熱火朝天推動水庫建設的歲月,卻凝練出獨特時代印記,烙進一代代人的記憶中。蘇聯專家樓作為諸多歷史事件的有力見證,可以說是歷史留下的饋贈。

        延續歷史的溫度

        蘇聯專家樓不僅是一座飽含歷史的建筑遺存,更是一項劃時代水利工程的有力見證。記者走訪看到,白盆珠鎮正有序推進以蘇聯專家樓為核心的主題文化園建設,目前專家樓周邊環境的改造效果顯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吸引不少游客前來。

        據惠東縣白盆珠鎮有關負責人介紹,文化園布局依據“共筑家園”“攜手共進”“友誼長青”三大板塊,構建主題參觀路線。其中,“共筑家園”板塊主要以蘇聯專家樓為核心規劃設計主題景觀,展覽內容則圍繞蘇聯專家樓建設背景、蘇聯專家來華、白盆珠水庫建設歷程等主題呈現。

        “攜手共進”板塊則充分利用濱江景觀,打造架空棧道,設置觀景平臺,打造文化長廊。值得一提的是,專家樓周邊保留著不少百年古樹。為了充分盤活古樹資源,該園還將以“友誼長青”為主題,打造濱江古樹公園。

        “以百年古樹林為基礎,寓意友誼長青、美好未來,設計結合現有大量百年古樹,打造集文化展示空間、科普空間、休憩空間的濱江古樹公園。”該負責人表示,這一主題板塊將環繞古樹,規劃主題展覽。

        目前,專家樓建筑主體仍處于空置狀態,對于后續規劃,記者了解到,白盆珠鎮將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研究設計方案,大體按修舊如舊的原則,以更多主題展覽盤活建筑主體部分。

        

      蘇聯專家樓外墻呈淡黃色

        來源:羊城派、惠州頭條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