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全球首部粵港澳大灣區民間博物館人文系列紀錄片《探寶覓蹤——尋找灣區民間文化力量》正式開播,通過互聯網為全球觀眾帶來灣區視覺文化盛宴。本系列的第一集《海絲商脈》上線僅幾個小時,已經引起境內外觀眾的熱烈反響。觀眾紛紛表示,該紀錄片的畫面有質感,敘事有溫度,是傳承和發掘灣區民間文化力量的重要新載體,期待本系列后續紀錄片的播出。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秘書長張鸝一直關注紀錄片事業的發展,她對南都、N視頻記者表示,《探寶覓蹤》聚焦灣區民間文化這一主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新挖掘和新闡釋,體現了近年國家對發掘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彰顯民族文化自信的理念。同時,紀錄片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并通過與這些文物對話,帶出灣區的發展歷史,具有較高的本土文化價值。
張鸝認為,《探寶覓蹤》系列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加入了多種創新元素。紀錄片從“探寶”切入,邀請文化名人走進博物館、與館方人士交流,具有較強的現場感和代入感。其中,紀錄片的“場景還原”編排匠心獨運,讓張鸝印象深刻。“這種打破時空限制的情感體驗非常動人,顯示出主創對主題的獨特理解和表達。”張鸝說。
廣府民俗文化專家、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曾應楓對南都、N視頻記者表示,“《探寶覓蹤——尋找灣區民間文化力量》的副標題起得特別好,當文化探尋的鏡頭指向民間,指向身邊的普通人,讓這股力量能夠在漫長的歲月里生生不息、潤物無聲。”影片情景交融地帶領觀眾追尋文化根脈,不僅喚起了本土文化人對于灣區文化情懷的重溫,更鼓舞著文化工作者更加自信、開放、包容地向外界展示出灣區文化的精髓。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歷史學者劉智鵬,在《探寶覓蹤》系列發布后不久便觀看了影片。劉智鵬是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聯會會長、香港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十分重視歷史教育對培養青年家國情懷的作用。劉智鵬指出,“該系列紀錄片第一集《海絲商脈》帶我們回到過去,重新認識古代中國如何通過海洋聯通世界。另一方面,該紀錄片也說明中國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其實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積淀。”
芬蘭廣東商會會長劉克(Lasse Liukkonen)看完該系列紀錄片第一集《海絲商脈》后贊不絕口。他認為該紀錄片制作精良,且節奏鋪排得當,讓觀眾可以很容易吸收其中的文化內涵。劉克坦言,盡管他對中國各歷史朝代的藝術流派并不熟悉,但是紀錄片所反應的海上絲綢之路商貿交往歷史,對他很有吸引力。“尤其是片段中的粵語主持讓我印象深刻,”劉克說,“歷史上,廣東人民從事國際貿易比中國其他地方都要早,粵語在國際貿易中一直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探寶覓蹤——尋找灣區民間文化力量》第一季“民間博物館”紀錄片共有八集,由南方都市報、N視頻精心打造。通過邀請文化、藝術、建筑、體育等多領域名人,包括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林藍,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總建筑師倪陽,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中國香港主持人陳貝兒等,作為灣區文化探尋官介紹散落于粵港澳大灣區燦爛的民間文化遺產,與全球觀眾一同探尋粵港澳大灣區的民間文化寶藏,一同感受包羅萬象的嶺南文化內涵。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肖遙 劉紅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