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慶蘭代表會場展示壯繡作品:一針一線“繡出”美好生活

        

      韋慶蘭現場展示壯族刺繡“石榴花”并邀請大家來做客。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陳理 王聰)“歡迎各位來我的家鄉做客,體驗刺繡魅力,感受壯繡文化。”3月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來自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韋慶蘭代表在發言時,拿出一件自己的壯繡手帕,吸引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那塊手帕上繡著一朵石榴花。“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寓意‘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韋慶蘭說。

        她回憶起3年前的廣東團分組審議現場,當講到家鄉父老為脫貧付出的辛勤努力時,自己忍不住流下眼淚,“那時村里產業不旺,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像壯繡等傳統技藝也幾近失傳”。

        省委主要領導把她的話記在了心上,不僅在會后特地了解具體情況,而且在當年4月就來到連山調研。“我深切地感受到黨委、政府對少數民族群眾的關心關愛,對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視支持。”韋慶蘭動情地說。

        讓韋慶蘭感到振奮的是,不久以后,全省推動民族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工作現場會召開,《關于推動我省民族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東省促進民族地區發展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陸續出臺,加快廣東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近3年,省財政每年安排的促進民族地區發展補助資金調整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并由4400萬元/年增加至2億元/年。

        “有了這些利好政策,我的家鄉發展越來越好。”韋慶蘭笑著說,這些年,村里的文旅產業日益興旺,大家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不少看到奔頭的村民也回到家鄉。

        讓她感到欣喜的還有,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請來老藝人傳授壯繡技藝,“現在村里培養了60多名‘繡娘’,古老的手藝有了傳承人”。

        “完成一幅好的壯繡作品,需要多人分工合作。而要‘繡出’美好生活,更需要心往一處使,一針一線、腳踏實地。”韋慶蘭說,作為一名來自民族地區的代表,今后要更加自覺地擔當作為,積極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作出貢獻。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