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上8時,隨著16輛大巴車緩緩駛入白云國際會議中心,約400位解除醫學觀察的市民開啟了回家之旅。
這是本輪疫情以來,隔離人員單次最大規模的返程接送任務。他們主要是鶴園小區的居民,已經在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隔離了21天,在最后一次核酸檢測結果確定為陰性之后,6月30日確定解除醫學觀察。
經過30分鐘的車程,街坊們回到了分別21天的家。在鶴園小區操場上,人們掛起了“歡迎鶴園西片區居民回家”的橫幅。街道工作人員與當地社工人員,為回來的居民做好消殺工作,并發放盒飯、水等物資。
回家:社區備好“第一餐”
自5月26日起,鶴園小區開始實施封閉管理。6月27日,該小區解除封閉管理改為封控管理,居民可以下樓在小區范圍內活動。30日,廣州市荔灣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關于調整鶴園小區分級分類防控措施的通告,鶴園小區居民終于迎來期待已久的喜悅時刻,鶴園也成為廣州市最后一個解除封控管理的小區。
“現在只想睡覺,30日的凌晨檢測完核酸,今天確實比較累了。”經過半個小時的路程,何女士在晚上9點半回到了鶴園小區。21天前,何女士一家四口從荔灣轉運至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回憶起這段時間的經歷,她感慨萬千。
回到鶴園小區后,何女士一家首先到球場上領取了一批防護物資,然后志愿者給他們送上了盒飯。“志愿者已經工作了一天了,進家門前他們還會幫著擦拭門把手。大家都辛苦了。”何女士說。
“盒飯有兩葷一素,他們回來就很晚了,希望能及時讓大家吃上回家的飯。”街道工作人員鄧方鳴說,回來的居民往往處于急切、疲憊的狀態,他們想快速回家。
剛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回到鶴園小區的嚴必峰也是一家四口人。“希望趕快上班。”嚴必峰的妻子說。
嚴必峰說,離家21天,起初有點緊張,后來住著住著就習慣了。家人之間每天都會通微信視頻電話。
回憶:跟醫護人員“一起戰斗”
何女士表示,“在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酒店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很貼心。”何女士的女兒今年14歲,原本在單獨房間隔離,由于擔心女兒玩平板電腦耽誤學習,何女士申請了兩人合住。
何女士表示,“酒店的服務很好,比如我們需要打印文件,他們會第一時間幫我們做。”何女士離家之前對物資保障不放心,把家里的桶都帶上了,到了白云國際會議中心才發現,工作人員已經將所需的生活用品準備齊全。
在白云國際會議中心,所有隔離人員不能“串門”。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醫療保障組組長湯麗清介紹,“有的人頭伸出來,我們通過監控發現后就對其進行勸導。”
有隔離人員剛進來時會抱怨,家里的花很久沒有人澆水了,醫護人員便當起“心理醫生”,跟隔離人員聊天,湯麗清說,“我們跟你們一樣,也是被隔離的狀態,同樣不能出去,咱們是一起戰斗的戰友。”
南方日報記者 譚超 李鵬程 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