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關鍵期到醫院就診需注意什么?專家答疑

        疫情下,到醫療機構就診時要注意什么?長期戴口罩出現“口罩臉”怎么辦?近日,記者采訪了廣州部分醫院醫務科、感染科、皮膚科專家,對這些大眾關心的問題答疑解惑。

        提前準備健康碼 帶閥口罩請勿戴

        排隊、測溫、亮碼……在不少醫院門口,都會看到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查驗和指引。但是,仍有不少就診者不清楚流程,人多時還可能在醫院門口造成聚集。

        應該如何提前做好準備?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務部質控科科長彭蔚建議,到醫院就醫前,就診者可以提前準備好健康碼,進入醫院時主動出示,快速通行進入醫院。對于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老人,家屬可提前幫助老人代為辦理健康碼,如就診時無家屬陪同,家屬可以提前彩色打印健康碼。

        目前,許多醫院對門診和住院患者都有特定時限內核酸檢測陰性的要求,就診者要提前查詢就診醫院的最新動態,以免耽誤就醫。預檢分診時,如果去過中高風險地區或者政府公布的重點場所,必須如實告知,認真填寫流行病學調查問卷。

        彭蔚提醒,目前各醫院基本實行門診非急診全預約制,分時段就診。已預約的就診者,建議盡可能按預約時段來院,以免造成人員過多和聚集,增加感染風險。

        就醫時要自覺正確佩戴口罩。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科長、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王軼建議盡量選擇醫用外科口罩,請勿佩戴僅單向防護,不保護周圍人群的帶閥門口罩。

        進入醫院后,盡快到達所在專科就診區域,不隨處走動,不亂串區域。排隊等候時,應保持1米以上距離。候診時,建議間隔座位就坐。

        進入診室時,要保持“一醫一患一診室”,特殊情況需陪診的,陪診家屬不超過1人。醫院公共場所的設施設備,建議不亂碰、不亂摸。

        王軼提醒,就診結束后或接觸公共場所設施后,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

        口罩松緊要調節 皮膚紅疹要留意

        長時間佩戴口罩,有些人會出現“口罩臉”,應該怎么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蓉介紹,“口罩臉”是指長期佩戴口罩引起的皮膚問題,常見的癥狀有壓痕、長期壓痕后的色素沉著、潮紅、干燥、脫屑、痤瘡或痤瘡加重、壓力性蕁麻疹(紅斑、風團)等等。

        為什么會出現“口罩臉”?張蓉說,口罩邊緣的長期壓迫面部皮膚會引起壓痕,也會使得皮脂腺導管開口處微循環不暢,讓面部皮膚容易變得油膩,從而使局部皮膚出現痤瘡或原本的痤瘡加重。口罩帶來的長時間封閉濕熱環境,也易使皮膚屏障功能易受損,部分人的面部可能因此出現皮膚潮紅、干燥、脫屑等癥狀。

        張蓉建議,如果戴口罩后出現壓痕,佩戴者應該及時調整口罩的松緊,或更換口罩的樣式,也可以在局部墊隔紗布。如果出現紅斑、瘙癢等不適,應該減少口罩的佩戴時間,或者更換口罩的材質。如果出現了痤瘡或者痤瘡加重,建議及時就醫,規律作息,飲食上注意少糖或無糖,保持清淡。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魏星 王健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分享到: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