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發布《廣東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21)》藍皮書。其中指出,到2020年,廣東已邁入全球創新型地區行列。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郭躍文在藍皮書發布儀式上表示,希望讓該書成為各界觀察廣東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成為大家了解廣東的工具書、參考書。
藍皮書認為,2021年是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的開局之年,盡管面臨復雜變化的發展環境,但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廣東物質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廣闊,具有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諸多優勢和條件。
創新策源能力進一步增強
截至2020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4年全國第一,去年研發投入達32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為2.9%。藍皮書認為,從全球來看,創新型國家或地區普遍表現出創新能力強、創新投入多、創新績效好和創新競爭力強等特征。從創新能力、創新投入、創新績效和創新競爭力等主要科技指標判斷,廣東省已邁入全球創新型地區行列。
具體而言,這體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世界級創新集群加快崛起。
一方面,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集聚了全省65%的R&D投入、58%的高新技術企業、55%的本科院校,成為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核心支柱和動力源。超過60%高新區建立了省級以上創新型產業集群,高新區以僅占全省0.7%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近15.9%的GDP。
藍皮書認為,2020年,廣東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形成“四個90%”特色優勢。全省90%的研發機構設在企業,90%的研發人員屬于企業,90%以上的研發經費來源于企業,90%以上發明專利產生于企業。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5.3萬家,總數排名全國第一。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4家,入選數量僅次于北京位居全國第二。
另一方面,廣東加快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創新策源能力進一步增強。藍皮書梳理認為,廣東已經形成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省實驗室、創新研究院、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等實驗室體系,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30家,廣東省實驗室10家,建成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全國大科學裝置布局最多。第21屆“中國專利獎”,全省獲獎239項、金獎9項,均居全國第一。截至2020年6月底,廣東累計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19萬件,連續18年居全國首位。
產業運行趨穩向好有韌性
藍皮書認為,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方面,廣東主要呈現五個特點。
其一,廣東產業運行趨穩向好,呈現較高發展韌性。其二,工業高端化發展趨勢明顯,現代產業成為工業發展新動能。其三,服務業向現代化、智能化轉型,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現代服務業新動能增強。以新經濟為代表的營利性服務業發展不斷加快,新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3.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5.2%;以“非接觸”為主要特征的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快速成長,有效減輕了疫情帶來的負面沖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同比增長18.2%。
此外,戰略性產業集群蓬勃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智能家電產業、汽車產業等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在珠三角核心區集聚,主要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的智能機器人產業在深圳、東莞等地集聚,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9.4%。
最后,藍皮書認為,廣東產業內涵式發展成效明顯,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增強。這體現在產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產業綠色發展動能增強,單位GDP能耗穩步下降,企業創新效益持續提升。
廣東省社科院副院長向曉梅建議,2021年,廣東要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強動力,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質增效雙循環,打造全國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優質互補促均衡,增強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攻堅克難深化改革,率先構建高標準市場經濟;發展共享促和諧,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廣東。
●南方日報記者 王彪
實習生 林廣豪 通訊員 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