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印發方案: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醫學人才培養高地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全面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全省到2025年建設一批新的醫學相關專業,打造一批名師優課,建成一批高水平醫學院和實踐示范基地,培養一批高層次復合型醫學教育創新人才;到2030年建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醫學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高地,推動廣東衛生健康事業和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適度擴大醫學研究生招生規模

        去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醫學教育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面對疫情的新挑戰,我國醫學教育仍存在人才培養結構亟須優化的問題。針對廣東的實際情況,《方案》要求進一步優化醫學教育結構布局。

        其中,廣東將逐步縮減中職層次農村醫學、中醫專業初中畢業生招生規模,逐步轉為在崗鄉村醫生能力和學歷提升教育。鼓勵發展衛生健康高等職業教育,大力發展護理等健康服務相關專業,并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

        同時,適度擴大醫學研究生招生規模,新增招生計劃優先用于醫學緊缺專業招生,并加大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支持力度,提升當地衛生健康類院校辦學水平。支持港澳高校在粵合作舉辦醫學教育辦學機構,支持設立粵港澳高校聯盟醫學類專業聯盟,加快形成粵港澳人才協同培養、科研協同創新、學科協同發展機制。

        不少人在關注,哪些醫學專業將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呢?《方案》透露,持續擴大臨床醫學(全科醫學)、公共衛生專業學位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鼓勵開展本碩一體化培養。

        新建醫學領域省重點實驗室和臨床研究中心

        培養高層次復合型醫學創新人才,需要高水平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平臺。《方案》提出,廣東醫學院校將實現分類發展,以強化研究型、復合型和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

        其中,研究型醫學院校將瞄準世界生物醫學科技和醫學教育前沿,建設一批具有廣東特色、全國領先的學科和科研平臺,培養一批拔尖醫學教育創新人才及醫學教育師資人才;應用型醫學院校應瞄準區域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需要,培養一批應用型醫學衛生人才。尤其是在醫學領域新建一批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和臨床研究中心。

        依托研究型高水平大學,廣東將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進一步加大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加強公共衛生國際化人才培育。鼓勵醫學院校增設公共衛生相關專業,適當擴大招生規模,強化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同時建設一批高水平中醫藥學院,深化中醫學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與中醫藥強省相匹配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集中全省中醫藥優勢資源,做大做強中醫藥專業。將中醫藥經典融入中醫基礎與臨床課程,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強化學生中醫思維培養。

        《方案》還提出,今年起全省各醫學院校成立全科醫學教學組織機構,加快培養“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防治結合型全科醫學人才。持續開展訂單式定向培養醫學生計劃,提升定向醫學生培養質量,著力提高就業水平。

        探索“醫學+X”復合型人才培養

        學科交叉融合逐漸形成一批交叉學科。廣東將面向醫學學科發展新趨勢,探索“醫學+X”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如何培養復合型醫學人才?《方案》明確,開展醫學院校與高水平理工科院校聯合舉辦“醫學+X”專業試點,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生命科學與醫學結合,形成與理、工、文等學科交叉融合的新醫科專業群,鼓勵建設大健康產業學院。推進基礎與臨床融通的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八年制醫學專業畢業生進入博士后流動站。

        同時,吸引優質生源報考醫學專業,鼓勵高水平醫學院校試點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招生改革。建成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醫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一批高職醫藥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400門左右醫學類省級線上線下一流課程,建設臨床醫學、中醫學、公共衛生、護理學等教學案例共享資源庫。

        高校附屬醫院還擔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廣東將發揮省高等醫學教育臨床教學基地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強化教育、衛生健康、中醫藥部門醫教協同,加強和規范高校附屬醫院管理,建設一批高水平臨床醫學院。統籌區縣醫療衛生資源,促進醫學類高職院校附屬醫院建設。

        《方案》還明確,進一步健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全面加強住院醫師醫德醫風、基礎理論、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統籌醫學類專業學位碩士和住院醫師培養規模,加大全科等緊缺專業住院醫師培訓力度。

        南方日報記者 吳少敏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